朱棣大方慣了,聞知此事,本來準備大手一揮,取消對方的賠償。但是恰逢他在觀閱朱瞻基寫的一篇內聖外王論。
朱瞻基已經蒙學三年,在朱棣的默許下,開始下一階段四書五經的學習,同時有兩個道家師父,也免不了學一些老莊思想。
而他手上恰好拿的就是朱瞻基寫的莊子天下篇中內聖外王論,這相當於是一篇命題作文。
一般的學子,看到這樣一篇命題作文,肯定會以己身來闡述論題,由人***望,剋制,禮儀來寫道德修為,然後再以各種道德行為來表明自己的處世態度。
而且在一般的儒家學子眼裡,首先看到的內聖。
但是朱瞻基這一篇卻反其道而行,直接以外王為主題,並且不寫己身,直接寫謀國。
這樣一來,這篇論文的格局就大了無數倍,但是恰好也正符合他的身份。
才入學三年,寫論有點早,但是對這個孫子,朱棣早已不把他當普通人看待了。
這篇論雖然用語有些白,平白直敘,但是言簡意賅。朱瞻基不從經濟,而是從政治角度分析了經貿往來對大明統治,對周邊各國施加影響的重要性。
並且以內聖外王這個中心點,表露了大明對待國民和異族應該區別對待的思想,內施聖道,外施王道。
朱瞻基年方九歲,入學三年,能夠寫出這樣一篇論,已經讓朱棣不能在要求更多了。
既然贊同孫子的思想,那這個時候自然也不能拆他的臺,所以他沉吟了一陣吩咐:“擬旨,接受麻喏八歇國西王賠償,運回被殺將士骨灰,發歸鄉里,重賜。”
深宮的朱瞻基此時還不知道,因為他的一篇論,朱棣收下了大明歷史上的第一筆非戰爭狀態下的賠償,這也讓以後的外交定位,稍微有了那麼一點變化。
處理完了與西王的糾紛,鄭和又在當地招收精通各國語言之通譯,瞭解南洋各國之水文和國情。
原本準備去的真臘,錫蘭等國,因為這次準備不足,已經決定返航。
為了運送前往安南的軍士,這次的船隊攜帶的可以交易的貨物不多。在麻喏八歇國,這些貨物就已經大半被交易了出去。
返航經過三佛齊,剩下的物資就能交換完了。
永樂四年年尾,船隊抵達三佛齊舊港,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王陳祖義已經盯上了船隊。
陳祖義乃叱吒南洋的海盜王,擁有船隻百餘艘,在南洋各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因為勢大,南洋各國對他都無可奈何。
陳祖義認定鄭和龐大船隊有寶物,只是六萬兩黃金已經讓他心動,何況還有船隊在南洋三國交易的各種物資。
但他小瞧了鄭和,靖難之役之時,鄭和就已經身經百戰,表現出了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華。
陳祖義率眾海盜來襲時,鄭和已經有所準備。
三佛齊盛產火油,鄭和此行交易了整整一船,欲運回京城。
針對海盜的小船,他採取了用火攻戰燒燬海盜小船。火油用水撲之不滅,海盜船隻燃起大火、眾海盜登時鬼哭狼嚎。
驚慌失措的陳祖義見此,早沒了海盜王氣勢,逃竄途中被戰船將士生擒。
此戰共消滅海盜五千餘人,將南洋最大的海盜勢力一掃而空。
舊港民眾歡欣鼓舞,組織了一個龐大的勞軍隊伍給船隊運來了各種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