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也絲毫不在乎自己會驚世駭俗,只要朱棣對他的寵愛不減,這個世界,就沒有誰能詆譭他。
而且,從五月初朱瞻基第一次在大臣面前亮相,他的英明大名就已經傳遍了金陵。
朱棣打消了遷都的念頭,在場大臣都把功勞放在了朱瞻基的身上。
整個金陵的百萬居民,無不對朱瞻基稱讚有加,他們也是最感激朱瞻基的人。如果真的遷都,不知道會有多少金陵的大家族將會遠離朝堂權力中心。
所以這些既得利益者們,提起燕王世子,都是連連稱讚,認為他有明主之相。
朱瞻基對此一無所知,他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的滿滿的,一心沉浸在新知識的學習中。
在現代,周遊就算得上是個武痴。
第一世成年才開始學習各種武學,到三十五歲才算小成。
第二世二十歲就小成,不到三十歲,就形成了自己的武學體系,將各種武學融為一體,算得上是一代宗師。
這一世,他六歲習武。八段錦和太極內家拳都是中華傳統武學巔峰瑰寶,現在又有兩位大師傳授,所以他有信心十八歲左右就能取得成效。
再早也不可能,因為只有到了十八歲,人體的發育階段才算完成,在此之前,他也不敢過於折騰自己的身體。
道家功夫,不管是導引術,吐納術,呼吸法,其實都只有兩個完整系統。
其一是觀想。呼吸法,吐納術,導引術,最重要的就是凝神靜氣,內觀己身。
內觀、存想、觀心,觀天、觀鼻,觀地,這些方法都是需要修煉者能做到身無他物,心無他物,以己身替天地。
第二個系統就是迴圈。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這些都是相互對立,相互吸引,相互依靠,相互支撐的兩面。
在這兩者之中建立一套穩定的迴圈系統,其實就是修煉的目的。
這兩個條件滿足了,自然能夠開發出人體的最大潛力。
不過,內家功夫和外家功夫最大的區別就是掌握不了練習的進度。
外家功夫,今天跑五千米,明天跑六千米,這就是進步。今天能舉一百斤,練習之後能舉一百二十斤,這也是進步。
所有的進步都是能看得到的。
但是內家功夫,許多人甚至練習幾個月,幾年,都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
這也讓許多入門無望的人否定了內家功夫的存在。
但是,否定不等於就不存在。
周遊在現代,第一世依靠瑜伽就摸到了內家功夫的門檻,半隻腳已經跨了進去。
第二世,他也算是真正的入門了。
只是受限於瑜伽的發展深度,能走的不遠。周遊在摸到天花板以後,一直想要突破,卻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