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一條巷子,又轉了一個彎,前面是一個不大的院落,東方思義在院子外面便嗅到了一股中草藥特有的味道。他看了一下院門上方鑲嵌進磚牆裡的那塊牌匾,書寫在原色木板上的“湯氏中藥堂”五個黑色隸書大字圓潤而飽滿。走進院子,只見地上擺放的幾十個竹編的圓簸箕裡,攤曬著各種中草藥。
院子的一側是幾間平房,有膳食堂,配藥堂,問診堂。東方思義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坐了一會兒,等問診堂裡的幾個病人陸續離開後,才走進了問診堂。
“您好,湯大夫。”東方思義看著氣色紅潤精神矍鑠的老中醫打了一聲招呼。
“你好,你怎麼找來的?”老中醫微笑著問道。“昨天去中醫院想看一看老毛病,沒想到您已經退休了。問了您的同事,他們告訴我您在家裡開了這個中藥堂,便又來麻煩您。”東方思義以前有身體不適的症狀都要在老中醫這裡求醫問藥,他非常認同中醫治未病的理念,以及中醫理論所體現出來的哲學思想,覺得中醫的療法很適合自己。
老中醫笑著說:“其實,我十年前就退休了,只是仍然沒有離崗而已,也就是所謂的退而不休。現在回家了,總覺得還能為社會做點貢獻,就又開起了這家中藥堂。說起這個中藥堂,其實是我們湯家祖傳的字號,現在算是老店新開。”
東方思義驚訝地問道:“你說十年前就退休了,這麼算來你現在是七十歲的人了?真是看不出來,您的身體狀態看起來不過五十多歲的樣子。這裡面有什麼養生之道嗎?”
老中醫笑著說:“當然有養生之道,但不是現在社會上流行的那些五花八門,玄而又玄的歪理邪說。說起養生之道,我覺得就是簡單的四個字便可以概括:順時應勢。中醫學理論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為立論依據的,將人與天看成一個有機聯絡的整體,中醫治療強調整體而觀、全面診斷、辨證論治。”
老中醫接著又侃侃而談:“《黃帝內經》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中醫將天、地、人、時的統一關係作為研究物件,中醫理論是古人為了保養生命和治療疾病作出的一種創造。一個人的生命狀態只要做到順時應勢,便有了為身體健康提供保障的基本環境,再配合一些科學的生活方式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養生之道了。我先給你把一下脈吧。”
東方思義將右手伸過去平放在老中醫面前的桌案上:“中醫理論體現的哲學思想的確博大精深,受教了。”
老中醫給東方思義把完了脈,又仔細地看了看東方思義的眼睛和舌頭後問道:“最近是不是有失眠和食慾不振的情況,比如常常出現入睡困難,睡眠淺,睡著了容易驚醒,食慾下降,吃什麼東西都沒味口,總是感覺到精力不濟,全身疲乏,有時還會有心慌、心煩、血壓升高的情況,情緒也容易受外部環境干擾,如容易發脾氣。另外,是不是常常覺得頭昏腦漲,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猶豫不決,精神也難以集中。”
東方思義不停地點頭:“你說的絲毫不差,這些症狀都齊全了,我也被折騰的快要崩潰了。以前還可以慢慢緩解,這一次自己實在是沒有任何辦法了,只得又來求教。”
老中醫換了一下坐姿,寬厚地微笑著平視著東方思義:“恕我直言了,你這是典型的焦慮症狀。我不知道你最近遇到了一些什麼事,有些什麼樣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從你的身體狀況體現出來的這些情況來進行分析的話,你的這種焦慮情緒,已經開始對你的身體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不進行干預性治療,會導致臟腑虧損,痰熱瘀血,影響到心、脾、肺、腎、膽等臟腑功能。你明白我說的意思嗎?”
東方思義點點頭:“我也的確存在一種焦慮感,可能是長期性焦慮因素的積累,使身體產生了一些生物性反應,近期並沒有特別讓我焦慮的事情,但情緒上的低落還是越來越明顯。”
老中醫像是在和一個老朋友聊天,而不是面對一個問診的病人:“焦慮症以虛症為主,所以中醫在治療焦慮症方面一般以補虛為主,祛邪為輔。虛症以益氣、養血、滋陰為主,並可酌加寧心安神之品,實症的情況較少,治療以清熱化痰,寧心鎮驚為主。你的這種情況主要是虛症表象。在治療焦慮症的用藥方面,中醫從治本的角度講究達到健胃、補腎、疏肝、利肺、安神、平衡陰陽、調理氣血、提高免疫力、調節內分泌等效果。我可以先給你開一些藥,這些藥只是進行適當的調節,主要是緩解情緒因素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要解決你的焦慮問題,還需要你進行心理方面的自我調節,這才是根本。”
老中醫凝視著東方思義:“從你的職業來說,你是一個自律性很強的人,也因此要特別注意在工作期間和工作之外,適當進行自我放鬆,保持身心輕鬆和愉悅。當你全身鬆弛時,生理性警醒水平就可以全面降低,焦慮狀態也可緩解。可以採用多泡熱水澡的方式進行放鬆,使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速度,舒緩緊繃的大腦神經,放鬆心情。”
老中醫又像是特別瞭解東方思義的職業特點:“要適當地進行必要的傾訴,你可能很難做到。從職業的角度來說,你是一個要聽別人傾訴的人,而不會向別人傾訴你的心理需求。其實,我們都是凡人,都沒有那麼強大,每個人都是需要心理傾訴和心理安慰的。如果遇到一些特別讓你焦慮的事情,不妨與信任的家人、朋友進行傾訴,共同尋找解決方法,緩解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