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樹倒猢猻散
韋后見韋承慶阻止,不禁面帶蘊怒:“這又是為何?”
韋承慶一臉憂心忡忡,其實他比韋后更加有封閉城門,關門打狗的衝動。
可是理智告訴他,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把城門一關,這就是把人逼到了絕地,而這些長安城中盤踞了這麼多年的人,哪一個沒有能量,真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整個家族都可能死無葬身之地的時候,他們所要爆發出來的力量又是何其的可怕。
韋承慶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收買人心,一旦封住了城門,接下來,今夜只怕就會生變,而我們……還未把咱們韋家的人拉住,一旦事態失控,則悔之莫及,這些人中,只怕也有一些,是在經照拂和禁軍中有差使的,假若他們妖言惑眾,與某些大族合謀一起,帶著他們的私兵謀反,長安就要動盪了。與其如此,不如留他們一線生機,那些要逃之人,也不可能席捲了一切逃走,他們少不得要棄了自己的官職,丟了自己的宅院,甚至要丟棄自己的土地,和奴婢,失去了這些,他們或許還有實力,卻也大不如前了,等我們韋家站住了腳跟,再作打算,將他們的東西,賜予自己的人,激勵士氣,也可免了一場蕭牆之禍。”
見武則天沉吟不語,韋承慶又道:“若是訊息沒有提前洩露出去,韋家確實可以從容佈局,對於那些有二心的人,全數一網打盡,而現如今,敵暗我明,就絕不能鋌而走險了,娘娘,眼下最緊要的,還是拉住各鎮的都督與不屑於與秦少游為伍的文武百官,萬不可造成人心浮動了。”
韋后只好長嘆口氣,冷笑道:“都是武則天那娼婦做的好事。”
韋承慶不語了。
他知道韋后已經將武則天恨到了骨子裡,而事實上,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韋家原本的局面,還佔據了主動,而如今,卻是處處受制於人,甚至到了韋家一族的存亡,都已到了關鍵時刻,韋承慶對武則天如何不恨。
尉遲循毓這麼一跑,整個長安已是徹底人心思動了。
到了這個份上,事情明擺著,到處都有人說太冇子已死,而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太冇子居然也沒有露面,那麼太冇子和四皇子被韋家所殺,幾乎已經板上釘釘,韋家既然將太冇子和四皇子屠戮,他們的心思還不明白嗎?這大唐的江山,只怕又要易主了。
只是這一次,和上一次卻是全然不同。
上一次,武則天雖然做了皇帝,雖然也是阻冇力重重,可是武則天依然還給了許多人希望,至少大家認為,武則天只是婦人,她雖然做了天子,可是她卻有兩個嫡親的兒子是李家的宗親,遲早有一天,武則天會老,也會死,只要她駕崩,這天下,終究還是李家的。也正因為如此,武則天雖然在位期間,遇到了李敬業和諸王的討冇伐,可是叛亂的規模,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絕大多數的大臣,依然還是願意預設這個事實,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反對武承嗣與武三思這些武則天的親族身上,一切都以爭取李顯或者是李隆基克繼大統為目的。
可是現在……局面卻是全然不同。
韋氏沒有子嗣,一個沒有子嗣的人,假若要效仿武則天,就足以讓人絕望了,一個沒有子嗣的人,況且現如今,陛下的兩個皇子已經被她誅殺,到了這個份上,說句難聽的話,假若現在韋氏下旨,讓二皇子李重福到長安來,立為太冇子,大家敢相信嗎?只怕反而會擔憂李重福來了長安,最後羊入虎口吧。
也正因為如此,韋氏做了天子,那麼將來這太冇子,不是韋氏的女兒,就是韋氏的宗親,本質上,韋氏為了她的利益,必定會將自己的女兒下嫁給韋家的人,接下來的所謂太冇子、太孫,終究還是姓韋,這……是所有人無法接受的。
這一點許多人都看的明白,甚至於尉遲循毓這樣的渾人,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當他感覺不對,這個傢伙倒是當機立斷,二話不說,連夜就跑了。
開始跑的人有許多。
官……還是不做的好,留在這裡,效忠韋家?這韋家篡位,即便做了天子,可是當真就能一帆風順?就算你對李氏沒有感情,對這大唐朝也沒有多少的念想,可是跟著韋家人走到黑,也未必就是好事,說不定到時候各路諸侯拿xia函谷關,兵鋒直指長安,你這助紂為虐,也足夠讓身敗名裂了。
有人不願意牽涉其中,所以掛印而已。
也有人對於大唐,依舊還是忠心,如尉遲循毓這樣的開國功臣之後,他們家族的一切榮耀,都與這個王朝息息相關,固然讓他們留在這裡,能得到不少好處,可是總覺得對不起列祖列宗,於是索性攜家帶口而去。
田產暫時可以拋棄,官位暫時也沒有不要,畢竟……許多人不是韋家的親信,留在這裡,誰曉得會不會被認作是,韋家人敢殺太冇子,敢殺四皇子,難道還會在乎你嗎?
而洛陽的二皇子……終究還是最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