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番話他們倒是想說,卻是不敢說,唯一能說的人,除了李顯,怕是隻有秦少游了,李顯是太吅子,這一次臨淄王反,觸動最大的就是李顯的地位,所以李顯是這箱書信裡的局外人。只有秦少游,天下人誰不知道,他和在李隆基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這一次平定叛亂的又是天策軍,顯然這位秦上尉的功勞不小,作為局外人,他來說這些話最是公允不過了。
只是……秦少游居然有這樣的見識,還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許多人心裡一鬆,如釋重負。
而秦少游心裡卻是偷樂,書信當然是沒有的,一開始武則天突然讓人搬出書信來,秦少游還大惑不解,不過他很快就意識到,一場好戲要登場了,而這場戲的主角只會是兩個人,一個是武則天,一個是秦少游。
武則天搬出書信,要的就是效仿曹操,一開始先給百官們一個悶棍,讓他們驚惶不安,最後再將書信燒了,以示自己的‘寬容’,這叫示恩,況且這書信一出來,在讓人驚恐不安的同時,那些本來對李隆基抱有同情的大臣,頓時對李隆基的好感蕩然無存,那個小子,你要造反也就是了,居然還留著自己的把柄,怎麼著,還想打自己的黑槍不成?於是乎,所謂的臨淄王黨,只因一個‘空箱子’,頓時煙消雲散,此番平叛,對於大臣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狠狠的挫敗了以李隆基為首的一群亂黨的陰謀,實在是一件讓人彈冠相慶的事。
對武則天如此,對秦少游,當然也有好處,他知道武則天不會當真的燒了書信,那麼就肯定得有人來找個臺階下,自己因為和李隆基的鬥爭,而引起了相當多人的反感,現在秦上尉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跳出來要求燒燬這箱書信,一唱一和之間,就算有人起了什麼疑心,不過這種事,任誰也無法知道真相,因為東西很快就要‘燒’了,大家這一次算是承了秦少游的情,即便他們沒有感激,可是至少……往後不至於和秦少游過不去。
從前的秦少游,因為遊離於李氏和武家之外,所以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可是現如今,卻終於以一個廚子的身吅份,徹底的融入了文武百官的大家庭裡,這……顯然是武則天的安排,她似乎不斷的為秦少游的未來鋪路了。
秦少游說完之後,感激的看了武則天一眼,武則天臉上依舊是冷若寒冰,卻似乎有一絲促狹在她的眼眸裡掠過。
武則天露出不悅之色,道:“秦卿,莫非以為亂賊不當嚴懲嗎?”
秦少游假戲真做,正色道:“陛下……亂賊固然該嚴懲,可是書信往來,豈可定性為亂賊?臣在昨夜,倒是略略立了些許的功勞,寧願將這功勞,請陛下燒了書信,以安天下。”
大家緊張的看著武則天,這位親上尉固然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可是終究這麼大的事,還得陛下來聖裁。
武則天顯得有些惱怒,似乎又在權衡利弊,最後他冷冷一笑,道:“好罷,這是你說的,你昨夜確實立下了功勞,若非是你,只怕今日江吅山都要易主,這樣大的功勞,朕本欲加封你為郡公,為天策將軍,另賜河北千戶給你,可是你既要拿這個來燒書信,朕也就成全了你,你可莫要後悔。”
秦少游義正言辭:“臣無怨無悔!”
武冇則天便道:“來,將這些書信,統統燒了。”她顯得很是慵懶,起身道:“罷了,今日之事,朕不再追究,諸卿想必也是受驚,都散了吧,朕也乏了。”
鐘聲響起,百官退散。
秦少游這些日子,怕還是要留在宮中值守,他隨著大家一起出了永珍神宮,剛剛出殿,便有人湊上來招呼:“秦上尉允文允武,如今又立了大功,實乃朝廷之福。”
秦少游看此人面善,不禁道:“不知尊下是……”
猛地,他想起來了,似乎是從前自己罵過的御史,當時秦少游巴不得有人說自己和公主有染,於是找了這個御史挑釁,這傢伙被秦少游一通臭罵,差點沒吐血三升,至此之後,但凡逮著了機會,這位仁兄就要彈劾秦少游一本,無論嚴寒酷暑,孜孜不倦,也算是毅力驚人了。
萬萬想不到,這個傢伙居然跑來和自己打招呼。
秦少游……笑了,他一時想不起這個人的姓名,不過不妨礙他用一個如沐春風的笑容,來表達自己的善意。
第二章送到,咳咳,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