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崇訓的會晤,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三個字,瞎扯淡。
這個郡王,顯然屬於躺在父蔭上混吃等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
這就意味著,這個人是無法指望的,而秦少游自然也不指望他。
他更關心的是這一次豐hòu的賞賜。
一千五百戶,朝廷賜了近四萬畝良田,這就相當於後世一個鎮還要多的土地了,在這裡,秦少游自然是山大王,幸冇運的是,這塊地也在孟津,北靠河水,右依鳳凰山,倒算是一個好去處,至於編入縣公的戶籍人口,倒也都妥當了,按道理,秦少游應當任命一個長史來對這些人進行管理,而這長史實在找不到人,只得將那陳杰搬來,於是乎,一個簡陋的管理機構也就成立了,陳長史現在是好大的官,既管食戶的生產,還有稅賦的徵收,除此之外,甚至是協調鄰里紛爭的大權也落在他的身上。
而他的第一個任務,則是組織人手種桑和移植山茶,這都是秦少游預備好了的,單靠種糧,這幾萬畝地指望不上,那不如就種植經濟作物,男人們負責耕作,女人們都要聚在一起進行紡織。
要將土地發揮到最大的價值,就必須如此。
眼下是百廢待舉,而秦少游的團結營,要抓的無非是兩條,一條是操練,另一條是生產,生產是為了養兵,養兵是為了給朝廷一個交代。而如今,他最關心的還是生產,現今孟西有四團團結營,人數在一千二三百人左右,如今全部移到了孟西,直接設了孟西大營。
分駐各地,畢竟操練起來麻煩,而且他雖是都尉,直屬於總營將軍之下,看上去倒是嚇人,這樣的級別,至少也得有幾千上萬個兵,而事實上,他的兵只有一千多而已,沒有分散各地的必要。
大家聚在一起,自然就不免要紮營了,營房要進行重新的修葺和擴建,不只是如此,還要新增一些操練的場地,以及靶場、馬場,甚至在這附近,還得搭起幾個鐵匠鋪子來,雖然眼下,還不可能生產兵器,可是進行修理和養護卻是必須能做到自給自足。
至於這營房的搭建,則是俘虜們的事了,這些河北來的兵,當然不能讓他們吃乾飯,秦少游將他們當做輔兵使喚,輔兵的人數在四千人左右,負責養馬、修葺營房、運輸糧草、甚至是提供伙食,只要給兩口飽飯吃,倒也不怕他們滋事。
這一千多人的開銷,其實十分驚人,因為秦少游的富養政策本就教人咋舌,一個團勇的開銷足足抵得上幾個禁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秦少游心裡自知,團結營之所以被人看重,並不在於其他,而在於天子,天子想要有一支脫胎於李唐的軍馬,而且戰力必須不俗,至少也要能與禁軍旗鼓相當,否則這團結營就沒有任何意義。瞧著武則天把武崇訓空降冇下來的意思,分明是很認同秦少游這武家軍的看法,自然而然也就對團結營格外的關注,秦少游能做的,就是必須把這團結營締造成一支精兵,現在,這就是秦少游的立身之本。
隱隱之中,秦少游總有一股危機,雖然現在順風順水,可是不要忘了,當年自己堂堂校尉,卻被丟到這團結營來,若是在軍中沒有人做什麼手腳那才怪了,而秦少游當時的校尉可是武則天敕封,這也意味著,那個人必定在軍中的權勢不小,他當日可以打壓秦少游,那麼今日,秦少游雖然藉著團結營重新恢復了風光,可人家還肯坐視嗎?
所以……雖然不知道那人是誰,可是秦少游卻是明白,遲早有一日,大家會爭鋒相對,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做得比從前更好。
而要做得好,操練的事,秦少游其實也不懂,有了上次的經驗,他偶爾也會騎著戰馬在營中來回的溜達,有時也請方靜指點一下自己的馬術,而大多時候,他唯一思考的就是一個東西——錢。
一千多張血盆大口啊,這些人每日操練,體力消耗驚人,而體力的消耗就帶來了飯量的提升,雞鴨牛羊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牛肉,對人的營養補充最好,偏生這個時代,牛肉的價格卻是極為高昂,因為這玩意是耕田的利器,所以朝廷早有規定,尋常宰牛是犯法的,想要吃牛肉,得等牛死了,而後到官府報備,再進行屠宰。至於羊肉,價格也不算低,雞鴨也是一個麻煩,倒是蛋類,只要有錢,也能供應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