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整編,軍隊的上限就差不多到頂了,況且軍隊並非越多越好,一支精銳部隊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要比兩支普通部隊要來的強力,價效比也高。
劉封將心中所想托盤而出,並且著重強調日後全軍都是要進行調整的,摧鋒軍只是試行,一旦編練成功,後續的軍改就會隨即跟上。
聽完劉封的想法後,諸葛亮、龐統等人又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他們不得不承認,劉封的擔憂是很有道理的。
陶謙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曾經厚賞丹陽軍,不但給與同時期相對較高的俸祿,還屢加恩裳。
可結果就是,丹陽軍一崩,徐州再拿不出任何有戰鬥力的部隊了。
況且劉封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格局宏大,戰略深遠。
自古中原哪有中央軍沒有俸祿,只能靠繳獲和洗劫來過日子的?
那和四邊的蠻夷還有什麼區別?
“諸君且看。”
劉封說了一句之後,取出一份帛書,遞給鍾繇。
雖然劉封心裡最信任,最器重,最愛護的肯定是諸葛亮,但在場眾人中,無論身份,地位,名望,年齡都是鍾繇為長。
這要是繞過他先給諸葛亮,那簡直是給武侯招黑。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更別說這種拔苗助長之舉了。
鍾繇先是作揖為敬,然後才小心謹慎的接過帛書看了起來。
原來,劉封在帛書中詳細的記錄了軍改的計劃。
第一,全軍設定士卒軍銜,分為上中下三等兵。
最低等的下等兵月俸二十錢,實物一斗糧食。
隨後,每升一等,俸祿加十錢,實物多加一斗糧食。
最高的上等兵月俸可高達四十錢,實物三鬥糧食。
而在上等兵之上,則有士官軍銜,也分六等,每級也羅列了俸祿的增幅。
這次擴軍,理論上會給所有士卒定軍銜,而作為王牌軍定位的摧鋒軍,只要成功透過考核入選,即可定標為上等兵,並享有額外津貼。
劉封這個設定其實是算偏低的,至少還比不過袁紹麾下大戟士、曹操麾下青州軍(此時尚未有虎豹騎)、劉璋麾下的東州軍、劉表麾下的長矛軍這些精銳部曲。
這些諸侯們的王牌部曲的俸祿可是很高的,雖然錢五銖拿不到多少,但實物貨幣卻能分到不少,布帛、糧食、食鹽足夠養活一家人了。
不過劉封的軍隊卻也有獨特的優勢,首先軍中貪腐極少,劉封對於貪墨軍餉犒賞是零容忍,一旦被抓到,即便不處死,也會被編入敢死隊中,失去一切功勳和地位。
其次,劉封軍中的伙食待遇要遠超其他諸鎮,如果算上劉封在伙食上的補貼,那基本已經和其他諸侯手下的王牌軍持平了。
然後,劉封所部還有獨有的,成體系的精神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