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蠻的情況和山越比起來,也好不到哪裡去。
山越大部分都是四分五裂,不但與漢人開戰,同時山越內部也是互相廝殺,有時候殺的狠了,比和漢人之間的衝突還要血腥殘酷許多。
漢人對山越的殺戮其實並不重,因為南方缺乏人口的關係,所以山越部落一旦被漢人征服,往往是精壯揀選為士卒,農夫,老弱婦孺則下山編戶齊民。
可山越之間,卻是為了有限的生存資源而廝殺,獲勝的一方只會選擇對方的青壯吞併小孩,老弱根本沒有生存的機會。甚至在災年,或者資源匱乏的地區,勝利一方就連青壯也不會收容,而是選擇全部殺死,用來祭祀神靈。
也正因此,山越才會被叫做百越,這個百字其實是個虛數,可見山越分裂的有多厲害。
荊蠻的情況要比山越好一些,因為荊蠻的漢化程度要比山越走的更遠。
像沙摩柯這樣的蠻王,在荊州居然都已經組建出數十萬人的部落聯盟了,能夠供養得起數千人的脫產全職戰士。
有趣的是,這樣的大蠻王,反而會比小部落更親近東漢政府。
一來是因為部落聯盟太過龐大,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維繫下去的。僅僅只是食鹽,布匹、陶器等物資,就必須依賴於同漢人進行貿易。
有求於漢人的結果就是必須要親漢,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東漢朝廷的規矩和限制,以換取貿易的權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些大蠻王雖然表現出親漢,但並不代表他們本身真的親漢。即便他們本身真的親近漢人,也不代表他們會為東漢而犧牲他們自己的利益。
畢竟蠻王的集權程度要遠遠遜色於漢人,內部也有許多派系的勢力,有的派系甚至和蠻王是敵對的,正時刻尋找著想要掀翻蠻王的機會。
一旦敵視漢人的蠻王上臺,那往往就是一場征伐戰爭的開啟。
東漢時期的荊蠻就是在這樣的迴圈中漸漸消失在歷史之上的。
劉封特地將這些情況毫無保留的告知了龐統,而一旁旁聽的諸葛亮和陸遜也是若有所思。
交代完後,劉封沒有讓龐統開口,而是繼續介紹了另外一處。
“另一處是江北廬江郡都尉。此地乃是揚州江北地區,毗陵大別山,山中亦有百萬荊蠻,這裡也有兩三個蠻王,其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名為梅殷,與家父手下將領梅宇、梅乾父子倆有些親緣。此人在大別山中有十餘萬部眾,頗有實力。”
隨後,劉封對龐統道:“我調配荊州宿將黃忠、荊州名士廖化與汝,亦是可揀選兩千荊州精銳,再允你在南郡招募一千部曲,可徵辟汝家子弟隨軍。除此以外,我還會自揚州軍中調周峻領一千揚州軍為你助力,攏共亦是四千人馬。”
龐統這個陣容堪稱豪華,黃忠這會兒名氣可比魏延大多了,更別說霍篤、霍峻、傅彤這些地方豪強了。
黃忠可是正兒八經的中郎將,整個荊州也就那麼幾個人,毫不誇張的說,黃忠就是劉表親軍嫡系外姓將領中的第一人了。
蔡瑁是外戚,黃祖是藩屬,劉磐是宗室。黃忠作為外姓第一將的地位都能和這三位比肩了,只是實力自然是差遠了,不可同日而語。
龐統心中感激萬千,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只能將這份恩遇深藏進心底,以死報答劉封的知遇器重之恩。
劉封和聲細語的詢問道:“士元,你意挑選哪裡出任?”
龐統沉默片刻,竟然不答反問道:“主公需要我去何處?”
劉封笑了起來,明白龐統是想以這種方式來向自己表達感激和忠誠,於是便接受了對方道:“就先去江北吧,我讓家父派遣梅宇、梅乾父子倆前來助你。”
龐統感受到劉封的細緻和關心,感激的說不出話來,只能拜倒以示尊崇。
龐統的行動也感染了諸葛亮和陸遜,三人齊齊下拜,劉封則笑著上前將他們一一扶起,拉著手期許道:“君等皆有我重望在身,切忌保全自身,不可輕投,失敗算不得什麼,保重自身,自可重頭再來。若是輕拋己身,奈我和親友何如?”
劉封一番話殷殷切切,感人肺腑,直聽的諸葛亮三人潸然淚下,恨不能將一片忠心剖出來擺放到劉封面前才好。
安排了諸葛亮三人的去處之後,劉封並沒休息,而是又把呂蒙、凌操、全琮給叫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