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深沉,書房內燭火搖曳,光影在劉封的臉上跳躍,映出他若有所思的神情。
“仔細算算時間,這會兒公孫瓚搞不好都已經自焚而死了。”
他低聲呢喃,聲音裡帶著幾分世事無常的喟嘆。
公孫瓚,那個曾經在北方叱吒風雲的白馬將軍,如今卻落得如此慘烈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公孫瓚一死,袁紹下一步必然是大舉閱兵。
袁本初這人歷來野心勃勃,一直覬覦著大漢天下。而透過和公孫瓚的戰爭,他也明白到戰力不等於數量的道理。
原時空裡,他在公孫瓚死後,幾乎是馬不停蹄的展開了大閱兵,並在閱兵中精心揀選精銳部隊,秣馬厲兵,準備揮師南下。
公孫瓚死後不到數月,袁紹的先鋒兵馬就開到了大河邊上,大軍飲馬黃河,躍躍欲試,想要進軍中原的野望是半點都沒隱藏的跡象。
那將是一場怎樣的腥風血雨,劉封不敢細想。
在這個微妙的節骨眼上,若是與曹操大打出手,無疑是在給袁紹送上一份天大的禮物。劉封彷彿已經看到了袁紹得知這個訊息後,那得意忘形、喜出望外的模樣,心中暗自警惕。
劉封在營帳中來回踱步,腦海裡各種利弊因素激烈碰撞。許久,他才艱難地點了點頭,緩緩說道:“罷了,其實在我們決定入侵荊州之前,就已經考慮到劉表會向曹操低頭的可能。只是沒想到,他竟然會低頭得如此乾脆,如此迅速。”
回想起制定入侵荊州作戰計劃之時,諸葛亮就曾神色篤定地指出劉表在不敵之後,很大可能會向朝廷、曹操求助這一可能性。陸遜看見諸葛亮開口後,才跟著開了口,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龐統身為荊州人,又是龐家子弟,對於劉表更加熟悉,也就更瞭解劉表的性格和荊州的政治情況。
因此,他不但贊同諸葛亮和陸遜的看法,而且還侃侃而談,對劉表會在什麼情況下對曹操低頭分析得頭頭是道。
劉封當時亦是十分贊同他們的觀點。眾人皆以為,劉表身為一方豪雄,久居高位,有著自己的驕傲與尊嚴。怎麼也得等到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之時,才會徹底死心,選擇向曹操低頭,以換取後者協助他抵禦揚州軍。
這也是劉封故意放緩進攻節奏,穩紮穩打、慢慢推進的原因。
一來可以藉此機會鍛鍊軍隊,讓士兵們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提升軍隊的整體戰鬥力;二來也能給劉表一個虛假的希望,讓他誤以為還有談判的餘地,不至於過早地向曹操求救。
畢竟,一旦進入冬日,漢水的水量就會大幅銳減。若是遇上極端低溫天氣,漢水甚至還會結冰。到那時,揚州軍的補給線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物資運輸困難重重,補給自然也會隨之減少。只要拖到那個時候,揚州軍就是不想撤軍也得撤了,否則就等於是自尋死路。
可誰能想到,才剛剛八月份,劉表竟然就已經服軟了,還派人火急火燎地前去請曹操來調停。這變故來得太過突然,當真是世事難料,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不過,若是他們瞭解了更多的情報,知曉襄陽城內近一段時間所發生的諸多事情,那就會明白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也是十分合理的了。
畢竟整件事的起因還是劉表當堂吐血昏倒,這一突發狀況使得荊州的大權短暫旁落,給了韓嵩、蔡瑁等親曹派可乘之機,這屬於典型的黑天鵝事件。
若是誰能提前預測到這一切,那可真是猶如開了天眼一般,恐怕未必會比劉封這個後世穿越而來的人遜色了。
“那就先見見吧。”
劉封生了一會悶氣,在心裡暗暗怒懟劉表膝蓋太軟之後,緩緩吐出一口濁氣,無奈地說道:“如今可得罪不起大將軍了。”
仔細想想,之前幾次與曹操交鋒,都是劉封佔了上風,第一次更是如同在虎口赤裸裸地奪食,當時所倚仗的,不過是魚死網破的威脅。而這,恰恰成了曹操如今的籌碼。
這真可謂是風水輪流轉,一報還一報,如今竟讓曹操逮到了機會。
“不錯,即便讓大將軍調停成功了,可其他諸事卻是未必不能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