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沉默片刻,堅決道:“且先撤回江陵!”
“江陵!?”
劉磐驚疑不定:“我等不東去嗎?”
在劉磐看來,如果要撤軍,那最佳的選擇也是北至長江後,向東去和黃祖、蔡瑁合兵,如此一來,荊州水陸兵馬可就高達十二、三萬人,是戰是和都有一搏之力。
撤軍去江陵,南郡在洞庭之西,去了那裡可就完全幫不上黃祖和蔡瑁了。
“水軍大部都讓蔡德珪帶走了,我們去那幹嘛?”
蒯越看劉磐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個蠢物:“我軍勝,我們過去還不如直接折返臨湘,我軍敗,我們過去是嫌揚州軍俘虜不夠多嗎?”
劉磐聽的目瞪口呆,雖然覺得蒯越的話很不好聽,可他卻想不出反駁的話來,而且內心還隱隱覺得對方說的不錯。
**
蔡瑁離開大帳之後,行動很是迅速,他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前往救援黃祖。
蔡瑁和張允不同,他的能力、德行都要比後者強出許多。
當然了,蔡瑁也不是完全的大公無私,他之所以會如此心急如焚,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公心,而是因為他身在臨湘城外。
若是蔡瑁此時人在襄陽,雖然也會救援黃祖,但絕對不會像現在這般心急如焚。
雖然此時黃祖還未戰敗,可蔡瑁卻清楚北返襄陽的道路已經被截斷了。
因為黃祖已經撤退到了沙羨,這意味著夏口外已經為揚州水軍所掌控了。
入漢水(夏水)的通道,此時對於雙方來說都已經關閉了。
揚州軍固然沒法頂著夏口城的存在入漢水,而荊州軍也沒辦法在擊敗揚州水軍之前重回漢水。
這無疑意味著蔡瑁以及襄陽水軍只要還想回襄陽,就必須要擊敗揚州水軍。
蔡瑁心知自己這哪裡是救援黃祖,分明是黃祖在為自己頂雷。
一旦黃祖戰敗了,那接下來首當其衝的就是他蔡瑁。揚州軍在吃掉他,或者將他逼入大城水營之前,是絕對不會以主力北上襄陽的。
這才有了蔡瑁如此積極籌措兵力,火急火燎的想要北上援黃。
蒯越也是清楚了這一點,才逼著蔡瑁留下一部分水軍。
很快,蔡瑁揀選好了兵力,隨後不顧天色已經過了午時,直接帶隊揚帆,順著湘水而下,朝北面長江疾駛而去。
蔡瑁的顧慮是相當正確的,他緊趕慢趕,只花了兩天半的時間就重回長江,又花了三天的時間抵達州陵,而在這裡,正好撞上了回撤的黃祖艦隊。
原來,劉封在周瑜圍攻夏口的同時,以甘寧為先鋒,凌操為次鋒,周泰為主將,董襲為副將,都督水軍朝著沙羨壓了過來。
別看沙羨和夏口之間有七八十里的距離,可實際上它們倆是同屬於一縣的,也就是沙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