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沒等他和襄陽重臣們商量出個結果,黃祖求援的文書就接二連三傳入了襄陽城中,擺到了他的案几之上。
劉表看完文書,雙手都有些顫抖。
揚州軍竟一日破兩城,半日下西塞,兵鋒已經遙指夏口了。
此時劉表還不知道,夏口城都已經被周瑜圍了個水洩不通,而黃祖則已經於數日之前落跑去了沙羨了。
這時候,劉表才緊張了起來,一邊將黃祖的求援文書傳給眾臣們觀看,一邊苦思應對之法。
這文書一傳,眾人大驚。
“明公,當速派援軍啊!”
韓嵩直接站起身,走到劉表跟前進言:“夏口乃是漢水入長江之要衝,一旦為劉揚州所有,襄陽水師再想入長江可就要困難的多了。”
“德高所言甚是。”
劉闔起身贊同道:“黃郡守乃是宿將,非危機時刻,不會如此惶怖。且夏口如今還在我手,此時援軍只需衝出夏口,進入長江,即可與黃郡守合兵,如此才有餘力伺機江面決戰。”
“可如今襄陽城中僅有三萬餘眾,其中大半還是水軍,若要增援,該動幾何?”
劉表也知道要救援黃祖,問題從來都不是救不救,而是該如何去救。
依舊是韓嵩回答道:“當傾力相救,如今襄陽城中有水軍兩萬,再調步卒五千上艦,悉數南下增援黃府臺。”
劉表聞言竦然一驚,堂上也有人驚呼道:“不可,如此一來,襄陽豈不是隻剩下五千人了。襄陽乃是大城,五千人如何能守。明公,萬萬不可啊。”
劉表去看說話之人,此人乃是傅巽傅公悌。
此人乃是北地郡泥陽縣,乃是西漢義陽侯傅介子的後代,家族在北地郡中頗有聲望,堪為名門。
傅巽容貌魁偉,博學多聞,少時就為三公徵辟出仕,起家尚書郎,這可是極高的榮譽,可見傅氏一門的底蘊。
只是如今也不得不南下避難,寓居襄陽,為劉表所用。
傅巽後來在劉表病死後,力勸劉琮降曹,在曹魏中頗有建樹,但他最為有名的事情,卻是善於識人。
他一生中識三人最有傳奇色彩,其一是評裴潛為“品行清風亮節名揚四方”,其二是評魏諷為“謀反為早晚之事”,其三就是評龐統為“半英雄”,皆是一言中的,可見其眼光之毒辣。
傅巽此時所言,正中劉表心中所憂。
劉表心裡也是極為贊同傅巽之言的,襄陽城大,人口不下十萬,其中有三成以上便是北方流民。
這些人因為失去了土地,只能在襄陽城中打零工維繫生計,並不安穩。五千人連鎮撫襄陽都危險,萬一再出點什麼意外,那自己在荊州的基業可就危險了。
看出劉表臉上的異樣,韓嵩也明白傅巽說的並非有錯,只是在韓嵩看來,當務之急是解決夏口的問題,襄陽城內解決的辦法其實並不少。
既可以讓士族豪強拿出部曲來權且衝抵,也可以在襄陽富裕人口中進行徵兵擴軍。
不過韓嵩也明白,這兩個策略還是有些緩不濟急,而且蘊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