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江東之主,一個是袁術部將,地位差別顯然十分巨大,也因此,孫家此時投降後並沒有太大的包袱。
孫策這次敢於主動請纓,甚至還誇大其詞,想要說降長沙,也有這部分的原因。
之前誇大歸誇大,但孫策心裡還是有數的,他這次過來,定了兩個高低不同的目標。高的那個目標,自然是在朝堂上和劉封以及眾人所大言的那個,說服長沙來投。而低的那個,則是為劉封探明長沙的底細,獲取更精準細緻的情報。
抵達長沙的前半個月,孫策一直呆在客棧中,而他身邊的人手則全部被撒了出去,收集各種情報。
孫堅在長沙幹了好幾年的太守,還舉薦過幾個孝廉,就從桓階和孫堅之間的關係來看,孫堅和長沙本地士族豪強們相處的還是十分融洽的。
孫堅剛到長沙的時候,長沙周圍有許多荊州蠻患,這些荊蠻屢次下山洗劫村落,甚至搶劫焚燒士族豪強的田地,引起了當地很大的波動。
可孫堅是誰?
你讓他考據經典,書寫文章,那是要了他老命了。
可你讓他上陣打仗,那真是太在行不過了。
孫堅接任長沙不過半年時間,就把周圍的荊蠻給收拾的服服帖帖,再也不敢騷擾漢民地界。
長沙的父老鄉親,士族豪強,無一不從這裡面得到了莫大的好處,有了利益,自然就融洽起來了。尤其是桓階、劉蟠、潘濬這些人都是非常聰明的俊才,早早就看出了天下將亂,日後士族愈發需要依靠武人來保護自己和鄉梓了。
故而孫家在長沙地界上的名聲甚至比家鄉還要好,要知道孫堅當年迎娶吳氏,可是鬧的整個吳郡都唾棄他強搶民女呢。
孫策到了長沙之後,其實是有相當多的人脈可用的,最大的幾個人脈自然就是桓階、潘濬和劉蟠。但他卻一個都沒找,甚至還吩咐了打探訊息的親信們注意隱秘,千萬不能讓長沙本地人發現己方的行蹤。
這並非是孫策不想動用人脈,反而是想將好鋼用在刀刃上。
等到收集了一定的情報之後,孫策終於出手,當日便來到桓階的府邸外下帖求見。
收到孫策的名刺時,桓階嚇了一大跳。
不過很快,桓階就冷靜了下來,意識到孫策現在是代表了什麼人。
於是,桓階親自出府相迎。
“伯符,竟然真是你。”
桓階走出大門,一眼就看見了門口的孫策,立刻大步流星的走了過去。
孫策見狀,趕忙躬身行禮道:“小弟孫策,見過世兄。”
桓階是孫堅的門生,同時還是孫家的故吏,而且他被舉薦為孝廉時,年紀不過二十多,自然是和孫策同屬一輩,以兄弟相稱也就不意外了。
桓階上前一把拉住孫策,將他攙扶起來,左右看之,感嘆道:“遙想昔日,破虜在我郡之時,伯符尚是稚童,如今卻已為昂藏俊傑,實讓階感慨萬分。”
孫策笑著回應道:“師兄昔日帶策於郡中馳騁之景仍歷歷在目,只是時光飛逝,恍如隔世。”
“走,且隨我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