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在一個小土坡上的瞭望塔上縱觀全域性,這一處土坡是他精心挑選的地點,然後壘土而成,又在其上建了一座簡易的瞭望塔,為的就是能夠居高指揮。
今日決戰,對於孫策來說委實是天降大喜。
孫策只有一個不完整的會稽郡,而劉封光是在江東,就已經全據了吳郡和丹陽郡兩個郡國,而且還有北地的支援,論持久戰,孫策是怎麼都不可能耗得贏對手的。
如果孫策處在劉封的位置上,根本不會興大兵南下,只需在餘杭佈置五六千精銳,在錢塘佈置萬人軍隊,再配合以三四千精銳水軍,即可斷絕會稽軍任何反攻過江的企圖。
如此一來,只需一年半載,會稽軍就會人疲糧盡,到那時候,恐怕都不需要錢塘江北的軍隊南下,會稽軍就會自行瓦解崩潰了。
尤其孫策還擔心後方,雖然他足足留了萬餘人的部隊在會稽,可這些軍隊裡有超過六成是會稽軍降兵,是經不起任何波瀾的。
所以孫策是急於求戰,若不是他實在沒有勝算,甚至都敢過江求戰。
現在劉封敢過江決戰,簡直是他夢寐以求的好事,自然全力準備,爭取一戰逆轉局勢。
孫策目視高順登岸,開始重整隊伍,等到佇列完整之後,朝著己方陣地開始前行。
孫策當即下了瞭望塔,土臺上的眾將立刻迎了上來,將孫策圍在中間。
孫策目光掃過眾人,最後停留在程普身上,開口道:“程叔,你且帶騎兵出擊,務求阻撓高順所部的前進,若能打亂其所部則更好,但切忌不可冒險,以保全自身為上。”
孫策的態度很明確,他想要阻撓高順繼續前進,給徵南軍後續過江的部隊拉扯出更大的空間。
騎兵無疑是執行這任務最好的選擇,只是這支騎兵隊也是孫策心尖寶貝,所以特地叮囑了程普不可浪戰。
程普是孫策麾下極為稀有的騎兵將領,孫策自己的騎兵戰術都師承於程普,要不然他也不會把如此重要的部隊交到程普的手裡。
此戰,孫策幾乎集結了所有的家底,共有騎兵一千七百餘騎,他分作三隊,其中程普督七百騎為右隊,韓當督七百騎為左隊,而最後三百餘騎歸屬孫策直領。
此外,孫策還從查瀆寨中抽調回了兩千人,餘暨縣中的兵馬全部抽空,只為同劉封一決雌雄。
程普抱拳接令道:“殄寇放心,普必依令而行!”
說完之後,程普當即領命而去,迴歸本陣,然後帶著麾下騎兵傾巢而出,朝著高順疾馳而去。
隨後,孫策又對著黃蓋、芮良兩人下令道:“黃叔,文鸞,此戰以汝二人為先鋒,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把高順給我趕回江畔,汝等可能做到?”
芮良,字文鸞,其父芮祉和朱治一樣,不但出身士族,而且還是孫堅時代的老臣,並且比朱治更受孫堅重視,被舉為九江太守、吳郡太守。
弟弟芮玄在芮良戰死之後,繼承了芮良的部曲,在孫權稱帝時得封溧陽侯。
只是父子三人能力比較一般,在孫策、孫權時代都不怎麼亮眼,可即便如此,一樣靠著身份名望做到了父子兩千石。
此時,芮良、芮玄兄弟倆正在孫策麾下效力,有部曲四千人,因為家財頗豐,所以士卒的裝備也比較優良。
此時,黃蓋、芮良二人一同抱拳躬身,大聲應道:“將軍勿憂,我等必為您擊破高賊!”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