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為什麼要救呢?
劉封從來沒有打算真的救援山陰,即便救,也只是做做姿態。
劉封過江以來的諸般舉措,步步為營,不就是為了驅虎吞狼嗎?
揚州六郡之中,最難收拾的肯定是豫章郡,畢竟豫章幾乎是山巒迭起,峰巒如聚,大山連綿起伏,一座接著一座。
更可怕的是,這些山上可都住著人,還是頻頻下山搶劫的山越、南蠻部落。
而且豫章郡地大物博,想要徵絞,困難很大,最好的方法還是折服加分化,然後拉攏漢化程度較高的熟蠻,打擊剿滅危險程度較高的生蠻。
除去豫章以外,就當屬會稽郡了。
會稽郡除了後世浙江北部這一片地區外,其他地方也是和豫章沒有區別。
但比豫章更為糟糕的是,這裡的豪族極其難對付,甚至比中原地區還要早的進入了門閥階段。
不論是會稽周家、虞家、賀家,焦家,都已經高度門閥化了,不但壟斷了做官的上升通道,同時還有大片的田產,最重要的是,養著不小的部曲。
尤其是最後一點,這是中原士族無法做到的。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情況,與揚州的地理環境分不開,山越、南蠻雖然被漢人趕進了大山之中,可對方卻在大山中生存了下來。
如此一來,攻守頓時易型了,別人能夠下山搶你,可你想進山圍剿,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山越引入絕境中坑殺。
因此,會稽、丹陽這些地方的大小豪族都養著不小的私人武力,就是為了提防山越、南蠻下山搶劫。
這一點,在中原可是行不通的。
即便如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也不敢養上幾千人的部曲,但在會稽、豫章、丹陽,幾乎是司空見慣了。
就以會稽周家為例,陽城之戰中,周家三兄弟的兩萬多軍隊,主要就是三個部分組成的。
其一是周喁帶來的七千豫州軍,這是周昕被袁紹表舉為豫州刺史後,豫州本地支援他的豪強士族們湊出來的本土軍。
其二就是當時擔任丹陽太守的周昕,為弟弟站臺所帶來的九千丹陽兵。
最後六千人,就是周昂從會稽帶來,幫自己弟弟打仗的周家私兵。
這一次為了支援王朗,周家又湊了大幾千的部曲出來,可見會稽豪強的武備之盛。
就拿賀齊本人來說,他數年之前曾經出任剡縣長,眾所周知,縣長是六百石,轄內戶口並不滿萬。
賀齊在任內處死了一個以行俠之名,為非作歹的縣吏斯從。
斯家是剡縣的大族之一,當即發動反叛,小小的一個縣邑豪族,竟然立時就能糾集起了一千多人進攻縣城。
這斯家還僅僅只是一個戶口不滿萬的縣邑中的一個普通豪族,可見會稽士族豪強私人武力之盛,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這要是放在中原,早被朝廷給剿滅了,但在會稽,卻成了司空見慣的景象,甚至士族不豪強化都存活不下去。
這就是會稽獨有的特殊生態環境。
因此,在劉封的眼裡,會稽的豪強士族即便能接納,也得好好打壓一下,要是能夠藉著別人之手除掉一批,那可就再好不過了。
劉封想動手的心思已經積蓄了很久了,而最好的工具無疑就是孫策孫伯符了。
孫策的性格暴烈剛強,有時還十分衝動,容易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