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官有沒有兵?
有,而且還很多。
孫策在擊敗王朗的次年,就發兵南下,候官以一縣之力,竟然聚集起了上萬之眾,甚至還擊敗了孫策親自委任的南部都尉韓晏。
這也是賀齊隨後得以冒頭的誘因。
只是王朗的調兵命令未必管用,即便管用,候官的援軍想要抵達固陵一線,說不定得走上一兩個月,除非有足夠的船隻走海路北上。
孫家在江東也算是地頭蛇了,雖然得罪了大部分計程車族豪強,但也結下了一部分死黨。
王朗那邊的動向,孫策也是能收到不少的情報。
因此,他很清楚王朗已經傾盡全力在阻擋他了,同時,孫策也很擔心候官會服從王朗的調令,派出援軍北上。
從朝廷的角度來看,孫策是賊,王朗才是官。
每多拖延一天,王朗的力量就會強上一分,因為會稽實在是太大了,即便不算候官,僅僅是永寧(溫州)以北的十個縣令依然還能挖掘出不少潛力來,只是需要時間。
所以,孫策是真的拖不起。
就在孫策強耐著性子,準備組織第六波過江攻勢的時候,一個意外之人來到了錢塘,求見孫策。
來人乃是孫靜,字幼臺,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末年長沙太守孫堅之弟,也是孫策、孫權等兄弟姐妹的叔父。
孫靜和孫堅自幼關係極為親近,孫堅起兵時,孫靜以個人號召力,為孫堅糾集了鄉里宗族子弟兵五六百人。
只是後來孫堅立功受賞,調任長沙太守時,孫靜沒有選擇跟隨兄長赴任,而是回到了故鄉富春居住。
直到孫策此次南下,飲馬錢塘,卻為固陵所困時,還曾經幾次派人去請孫靜。
結果孫靜遲遲沒有動身,直到眼下孫策焦頭爛額時,才帶著家人一起來到錢塘,與孫策見面。
孫靜在富春住了幾十年了,堪稱地頭蛇,孫策其實也是隱隱有求於孫靜,希望對方能夠幫自己想出一個破局的辦法。
孫靜這次前來,帶了年長的三個兒子一起前來。
其中長子孫暠,次子孫瑜、三子孫皎。
孫靜此時四十二歲,但他的兒子們卻和孫堅的長子孫策差不多大,長子孫暠今年已經二十五歲,比孫策大兩歲。
次子孫瑜今年二十一,比孫策小兩歲。
三子孫皎今年十六,和孫權同年。
後世裡,孫權對自家老哥孫策一系,自家堂兄孫賁、孫輔一系可謂是防的死死的,偏偏沒防死孫靜一系,尤其是第一個站出來想和孫權搶位置的孫暠一系,後世東吳的幾個權臣裡,有近一半是孫暠的孫子。
孫權死後,東吳朝堂的廝殺裡,孫靜一脈可謂是主力中的主力。
不過此時,這些事情孫策也好,孫靜也罷,都是一無所知。
相反,孫策還為孫靜帶著三個堂兄弟的到來而欣喜有加。
“叔父!”
聽說孫靜到來,孫策出錢塘五里,在城外五里亭相迎。
孫靜倒是相當低調,雖是長輩,又有實力,可對於孫策的尊敬卻表現的十分謙遜,絲毫沒有之前兩次相請,卻始終並未到場的倨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