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巒最後還是降了,雖然在投降前,還要求和徐晃公平的打一場,如果輸了就投降,贏了就不降。
在劉封眼裡,這簡直就是插標賣首。
不過,何巒的勇猛倒也出乎了劉封的意料。
他居然在徐晃的手底下支撐了十二三個回合,最終還是被徐晃給正面砸倒了。
是真正意義上的砸倒,徐晃只靠一記重拳,就砸的何巒爬不起身了。
何巒就此降服,並表示願意前往潁陰說服何儀投降。
劉封表現的相當信任,第二天一早就釋放了何巒,還一同釋放了何巒剩下的十幾個親兵,並給他們配上了馬匹。
何巒帶著親兵一路直奔潁陰,當天傍晚就到了潁陰城下。
守門的黃巾小吏直接開啟大門,就放何巒進城了。
聽說何巒回來了,何儀大喜過望,直接到縣府門口候著。
看見何巒之後,何儀一個箭步衝了過來,雙手捏住對方的肩膀,上下打量:“可曾傷了哪裡?”
“叔父!”
面對叔父的呵護,何巒眼睛一紅,頓時就跪倒在地:“叔父,侄兒無能,您給我的五千道友……都,都陷在潁陽了。”
“哎……”
何儀嘆息一聲,他本來根本就不想救援潁陽,得到訊息的第一時間,他就去信潁陽和陽翟,希望黃邵和波邢能帶著人來潁陰抱團。
潁陰城裡積蓄了兩三年的糧食,城池高大,而且還是附近幾個城裡唯一經過修葺的城市。
何儀就不信,徐州軍能圍他們兩三年。
到時候總要退走的,等徐州軍一走,這潁川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可為什麼波邢也好,黃邵也罷,就連自己的侄子一個個都這麼要強呢?
當初波大帥要不是想一口氣吃了皇甫嵩,也不至於兵敗身死。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
何儀雖然心疼自己那五千精銳,但跟侄子的命比起來,他顯然還是更重視自家侄子。
黃巾軍雖然是農民起義,但它和後世的農民起義還有點不一樣。
黃巾自起義籌備階段開始,就是豪強和寒門領導的,幾乎所有籌備階段的三十六方渠首都是地方豪強,沒有一個是真正平民出身的,更別說農民了。
真要掰扯起來,黃巾起義到底算不算農民起義,都得打個問號。
也正是這個原因,黃巾起義準備的其實要比後世任何一場農民起義都要充分的多,所以他們的野心也大的多,造反之初,就是和王朝正規軍玩正面戰場的戰略決戰。
後面哪個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不流竄個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才攢夠了本錢和王朝打正面決戰了。
這固然是黃巾軍實力強大的表現,但同時也證明了黃巾軍中豪強的地位。
可以說在起義之前,黃巾軍就已經墮落了,早就已經變成了他們曾經最討厭的人了。
也正是因此,何巒送掉了五千黃巾精銳,可何儀卻絲毫不追究他任何責任,只因為他是何儀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