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皺起眉頭,遲疑了下後,有些底氣不足道:“備得公達,如魚得水,有何言不可說?備嘗聞良藥苦口利於病,備雖愚鈍,卻也知此道理,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荀攸敏銳的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但一時之間也找不出來。
於是,他只能重回正題道:“明公,以攸之愚見,明公切忌迎奉天子。”
劉備先是震驚,後是不解,最終化成困惑。
“先生,備緣何不能迎奉天子?”
“原因有三。”
劉備的反應,比荀攸想象中好太多了。
荀攸甚至擔心過劉備會勃然大怒,但他自感深受劉備厚恩,又為劉備的仁厚所傾倒,才願意冒險進言,要換了曹操那種性格,荀攸可不會犯言直諫。
當然,如果劉備堅辭不納的話,那荀攸也不會勉強。
不過現在看來,劉備還是很理智冷靜的,這讓荀攸的心變得火熱了一些。
劉備端正姿態,“先生請說。”
荀攸挺直身軀,先是朝著劉備拱了拱手,接著才開始解釋道:“一則,徐州地狹民少,明公又收容瞭如此之多的流民,不但發放過冬的衣物和口糧,還安排了明年的屯田,徐州賦稅錢糧都已是用到了極致,再也無力供給一個朝廷中樞了。”
“明公,以朝廷如今的中樞百官以及天子身邊的皇后、夫人,再加上男女宮人,這些錢糧的消耗,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劉備聽完,頓時眉頭緊皺了起來,這可不是嫌棄荀攸說的不好,而是對方說的太好了。
對於徐州的錢糧,劉備可是比荀攸還要清楚的多。
至少荀攸可不知道劉封這個好大兒,暗地裡補貼了劉備多少錢糧了。
眼下剛剛把自家寶貝兒子給罵走,轉過頭又要他多拿錢糧出來,為的還是迎接朝廷中樞。
反正劉備覺得自己沒臉幹這事,也不覺得自己的好大兒會軟弱到這種地步。
“先生所慮甚是。”
劉備不得不承認荀攸這話說到了點子上,朝廷中樞的百官,三公九卿可都是兩千石起步的顯宦,光這部分就夠嚇人的了。
就算眼下不用給全俸,那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除非劉備把明年預備屯田的種子和口糧都拿出來才行。
“二則朝中諸公,非賢臣也。”
荀攸繼續說道:“明公有所不知,昔年我在長安,就曾見過這些中樞大員,並非是攸狂妄,只是這些公卿雖還保留著對天子的忠誠,可卻一無治國之法,二無退敵良策。彼此之間,還勾心鬥角,更有勾連邊軍軍將,恃軍凌人,攻殺同僚的兇惡之人。”
劉備吃了一驚,頗有些無法置信。
可荀攸卻是很肯定的告訴了他,甚至還舉出了幾個名字。
劉備這才不得不信,再聯想到簡雍回來所說的情況,整個東歸團隊四分五裂,團結的時候往往能夠擊敗李傕、郭汜的追兵,可一旦內鬥起來,立刻又會被西涼叛軍給擊破。
同樣的戲碼已經輪迴上演了三次了。
以至於天子狼狽逃過黃河時,都無人護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