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笑著答道:“此乃是劉使君一番美意,兄長或許是想的過多了。依亮之見,若是叔父依舊打算前往荊州,那兄長可婉言謝絕劉使君之恩德。若是叔父打算留在徐州了,那兄長合該前往州府,拜謝劉使君之大恩。”
諸葛亮看的非常清楚,雖然超出他視線的資訊依舊不知,可僅僅是他掌握的情況,就足以支援他做出如此判斷了。
在諸葛亮看來,眼下徐州陳家固然是州郡冠冕,徐州第一門第。
可諸葛家又遜色了多少呢?
原本諸葛家在徐州都未必能穩進前十,大概位置在第十到第十五之間。
可現在,卻似乎能排進前五了。
這得謝謝某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兗州牧。
既然諸葛家都能進前五了,那一個茂才,又如何會引起徐州士族的不滿?
只是兄長過於謹慎小心,再加上沒有意識到這個變化,才會想要固辭劉使君的恩德。
因此,決定權其實還是在諸葛玄的手上。
若是他願意留下,那這茂才諸葛家拿定了。
若是他堅持去荊州,那諸葛家都要離開徐州了,也沒必要得罪人,還是拒絕茂才為好。
諸葛玄對諸葛亮的意見很是贊同,並且將自己準備留下的訊息也告訴了眾人。
“劉荊州在信中告知於我,劉徐州恐怕會給我安排一任郡守之職,讓我安心養傷即可。”
諸葛玄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憂心忡忡,既擔心劉備會不會因為自己先前的拒絕和不敬而為難諸葛家。
不過從結果來看,反倒像是因禍得福了。
不僅自己成了兩位劉使君之間溝通的橋樑,自己家兩個大侄兒,居然被劉徐州家的公子看中,早晚出入,皆帶在身邊。
一時之間,郯城上下都知道諸葛家如今受寵的很,長輩是州牧的堂中客,子侄則是公子的出遊伴,上升的勢頭極猛,也讓不少徐州中小士族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聽到諸葛玄的答案,諸葛謹兄弟倆眼睛一亮,對視了一眼。
之前他們苦勸諸葛玄而不得,沒想到劉表只是一封書信,就替他們解決了問題。不過由此可見,劉表在諸葛玄心裡的地位有多高。
諸葛謹兄弟倆也算是舊愁剛消,又添新憂。
************
諸葛家兄弟的恩主劉封,此時正同劉、關、張、太史慈、潘璋和張遼一同去馬場看馬。
讓劉封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關羽竟然和張遼一見投緣。
雖然關羽對太史慈很是欽佩,雙方關係也保持的不錯,對潘璋也挺看的入眼,算是認可潘璋的能力。
可這一切與張遼比起來,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了。
關羽和張遼之間當真就像是命中註定的摯友。
後世一直傳關羽和張遼是老鄉,所以關係好。
這其實是應該算是非常火爆的謠言,因為雁門和運城都隸屬於山西,就認為關、張是老鄉,這是典型的以後世人視角看歷史。
從東漢當代的視角來看,關羽是司隸州人,屬河東郡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