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旺卻是一個人走的最快,第一個離開縣府回到家中。
到了書房中後,只過了一小會兒,家生子鄭虎就走了進來。
抬頭偷暼了一眼在沉思的鄭旺,小聲問道:“老爺,您叫我?”
鄭旺看向鄭虎,吩咐道:“你準備一下,去一次北邊,找一下管劇,讓他準備一下,帶人來朐縣幫我一次。”
鄭虎恭敬的應命:“是,老爺。”
鄭旺繼續吩咐道:“告訴管劇,這次事關重大,要是他不幫我,以後就別想從我這裡得到物資補充了,不管是糧食,軍械還是船隻,都沒有了。”
鄭虎依舊應命:“是,老爺。”
“去吧。”
鄭旺吩咐完,閉上了眼睛。
和王、甘兩家老牌士族豪強不同,鄭家是新貴,鄭旺父親那一代才剛剛靠著走私販鹽起來。
東漢朝廷並沒有榷鹽,理論上不應該有走私食鹽一說。
可現實裡就是這麼荒謬,因為鄭旺父親的走私並非是躲避官府,而是在躲避王、甘這樣的鹽豪。
直到鄭家強大起來了之後,才有資格上了桌子,從此成為新晉豪強。
也因此,鄭家的觸覺要遠比王、甘兩家敏銳。
別看鄭旺看起來是個莽夫,可他卻是個有腦子的莽夫。
他看的要比王煜、甘震更深遠一些,敏銳的意識到這一次州府是在玩真的。就算朐縣縣令劉珙屈服於朐縣一眾鹽豪的要求,把州令給退了回去,也阻擋不住州府的壓力。
真正到最後,雙方還是得用拳頭說話。
當然,這可不代表鄭旺有信心能夠抗的住徐州軍的打擊鎮壓。
在鄭旺來看,州府禁止他們煮鹽,無非就是想培養新的鹽商來代替他們,然後從中獲利。
因此,鄭旺的腦子非常清醒,他很清楚的知道劉備徐州軍的戰鬥力,就徐州軍這大半年的表現,簡直和陶謙在時脫胎換骨了一般。以他這點小身板,恐怕連一合之敵都成不下來。
可鄭旺卻信心十足,因為他要找的對手並非是徐州軍,而是新的鹽商。
不論劉備州府想找誰來替代鄭旺他們,這些新的鹽豪鹽商總歸是要在海邊煮鹽的。
到時候鄭旺就盯著這些人殺,不論是殺到這些人害怕了,不敢再繼續煮鹽了,還是殺到這些人死絕了,只要徐州食鹽供應不上,州府遲早還得請他們回來產鹽。
這就是鄭旺冥思苦想出來的完美計劃。
關於要不要和王家、甘家通氣,甚至是聯手。
鄭旺仔細考慮了之後覺得沒必要。
原因有二。
其一乃是雙方並非同路人,鄭旺和鄭家是從底層殺上來的,靠山是海賊。而王家、甘家則是諸侯王以及以及權貴們扶持起來的錢袋子,兩邊的後臺都不是一路人,如何能談到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