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父劉玄德> 第176章 籌錢鍊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6章 籌錢鍊鐵 (1 / 5)

平心而論,原時空江東帶投黨大哥張昭、張紘都是能力極強計程車人,張紘乃是孫氏江東的奠基人,歷史性的提出了江東的戰略格局,也正是因為有張紘的存在,孫策對魯肅態度非常有意思。

他一邊對魯肅的投奔感到非常高興,誇讚魯肅乃是英俊之才,但同時卻沒對魯肅委以重任,只是隨意安排了個閒職,讓魯肅很是困頓。

雖然具體原因是什麼,正史上也沒寫,但肯定不是為弟儲才,畢竟孫策當時才二十出頭,他也不知道自己會死那麼早。

劉封覺得,很可能是因為魯肅的戰略與張紘完全相反的緣故,使得孫策沒法重用魯肅。

張紘主張先投丹陽,聚兵吳會,進取揚州,然後逆流而上,併吞荊襄,全取長江之險。然後以荊、揚為根基,退可為父報仇,割據一方,進可匡扶漢室,成就齊桓、晉文之霸業。

張紘的態度是和張昭一致的,他們是堅定的扶漢派,認為漢室雖然傾頹,卻可匡扶。

可魯肅是什麼樣的態度?

漢室不可再興,將軍當早圖王霸之業。

而且魯肅的戰略方向一直是北上淮泗,進取徐、豫兩州,逐鹿中原。

這不論是戰略走向,還是三觀,都與張紘截然相反,這讓孫策如何重用他。

事實上,東吳最後也還是在張紘和魯肅的戰略走向中來回搖擺,一會攻打荊州,一會攻打合肥。

最後白衣渡江拿下荊州,也是因為劉備的荊州集團內訌給了機會。

這時候張紘都已經去世了,可想他的戰略規劃給東吳的影響之深厚。

而張昭與張紘比起來,能力更強,堪稱王佐之才。

不但文武雙全,上馬能領軍,下馬可安民,更厲害的是,他還能調和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做到讓諸派系通力合作。

孫權稱帝之後,手下所有派系竟一致公推張昭為宰相,這可把孫權給嚇到了,於是堅決不允,最後選了江東四大士族之顧雍為相。

就憑這一點,整個三國能做到的不過三個人,另外兩人分別是潁川魁首荀文若,蜀漢相父諸葛亮。

魏蜀吳各得一人,得建國祚,確實當得起王佐之才四個字。

可偏偏有意思的是,不論張紘,還是張昭,都非常討厭魯肅,與之不和。張昭甚至還曾經多次當眾批評魯肅,恐怕也跟魯肅對漢室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畢竟魯肅、張紘都是廣陵人,張昭是彭城人,魯肅和張紘乃是同郡,和張昭是同州,這應該是鄉黨一般鐵打的關係,而且還一起效力江東,本應該互相幫扶才對。

可張昭甚至直接說出“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不少人覺得張昭這是在打擊周瑜,可問題是,孫權其實並不相信周瑜,何須張昭挑撥打擊。

而徐州二張的這種態度,其實也代表了上層士族的態度,他們對漢室還是有感情的,希望能夠復興東漢,匡扶漢室。

不過劉封覺得問題不大,畢竟張紘、張昭是忠心於漢室,而自己和老爹也姓劉啊。

復興漢室的不一定是劉協,也可以是劉備啊。

只是有趣的是,魯肅今日如此力薦二張,來日未必能得二張喜歡,也不知魯肅會不會後悔今日之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