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之所以要開發羽毛筆,是因為相比起毛筆,羽毛筆的書寫速度和效率要快上數倍。
尤其是小字型,羽毛筆的功效是毛筆的十倍。
一個新手就能熟練掌握羽毛筆,寫出小字型,雖然可能寫的非常難看,可一個新手是絕無可能使用毛筆書寫出小字型的。
況且推廣紙張之後,劉封等以後統一天下之後,還想要尋找推廣簡體字的機會。
當然,劉封推廣簡體字的用意可不是為了懷念自己的原有世界,而是簡化文字的教授和學習難度。
降低學習難度,增加紙張產量,推廣硬筆字,研發活字印刷。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增加教育普及度。
沒有足夠的教育普及度,一切改革都是空中樓閣,因為人類是利己的,自私的,統治階級本能的會想要愚民,因為被愚民化之後的民眾統治起來的成本是最低的。
沒有足夠的教育基礎,農民根本守不住自己的田地,就算劉封強硬的推動土改,那最終也只可能土改出一個全新的利益集團罷了。
劉封仔細詢問道:“這些紙張的成本是多少?產量如何?”
劉法認真的回答道:“目前一張紙成本約為八文錢,工藝還有改進的餘地,只要產量跟上,日後可能壓到五文錢以內。目前只有一個作坊,人手不過六七十,日產量十餘張。”
劉封點了點頭,大部分的工業專案,效率和規模總是成正比的,規模越大,效率越高。
如今不過區區一個六七十人的手工作坊,竟然已經能日產十餘張如此之大的紙張了,若是裁撤到當今書籍的正常大小,一張可抵五六頁之多。
眼下技術已經攻關成功,只要後續劉封捨得投入資金人力,產量可以爆發式的提升,日後年產量多則上萬,少則數千,不在話下。
劉封心裡一邊琢磨著,一邊繼續問道:“那材料供應情況如何?”
劉法條理清晰的回答道:“按照少主的吩咐,我們嘗試了多種材料和不同的工藝。其中最適合的還是樹木、竹子、麥莖、稻稈等原材料,生產出來的紙張乾淨白皙。另外,若是使用烘焙法,成紙的質量最好,速度也最快,但需要額外消耗燃料。若是使用晾曬法,能節省下不少燃料,但時間很長,而且天氣不好,需要停工休息,很是耽誤時間。”
烘焙法是一種改良方法。
最早的時候,人們是把紙漿從抄到牆壁上晾乾,但這種方法需要天氣晴朗,陽光充足為佳。
如果天氣不好,效率就會非常低,一旦下雨,那更是隻能停工休息。
可烘焙法卻是將晾曬環節改為熏籠中焙乾,是古代造紙技術的一個重大飛躍,從此以後造紙不再需要看天吃飯。
“嗯……。”
劉封點點頭,發展工業,其實也能養活一大批人口,緩解土地兼併的問題。同時,造紙術的推廣,不但能給劉封帶來大量的金錢收益,還有更為重要的美名。
可謂是一舉多得。
“善。”
劉封考慮了一下後,開口道:“這事就交給你來安排,糜家上半年的結算應該快要到了,預估最少也有三千萬的分紅,可先調撥五百萬錢於你,招募人手,擴充原料產能,增加產量。”
糜家之前有過來信,向劉封彙報了上半年的霜糖和雪鹽的銷量。
霜糖部分賣出去了六十多石,狂賺八千四百萬錢,其中成本僅僅只有三分之一,再去掉販賣環節的成本,以及稅錢,純利潤高達四千七百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