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李洛竟問道:“那依賢侄之見,為叔該當如何?”
“叔父,這還用問嗎?”
劉曄灑笑道:“如今天下大亂,實已群雄並起,我等擇主之臣,等的不就是一個明主嗎?若要再多一些,若是有天賜良機,為明主效力,豈不是事半功倍?”
“如今廣陵,正是叔父的天賜良機。”
劉曄站在李洛身邊,聲音放低,語速卻是放快,讓李洛有種心神被對方話語吸入的錯覺。
“廣陵城內,郡卒兵不過為數四千,而且戰力普通,不足為慮。更何況以章叔父的的能耐,其中大半早已唯他命是從了。”
“再加上叔父家中的部曲、僮僕,以及世交姻親,叔父只要全部發動起來,還怕拿不下區區一個廣陵城?”
“在我來廣陵之前,劉使君大軍已發,算算時日,先鋒早就過了高郵縣,不日即將到達廣陵城下。屆時叔父已廣陵投效劉使君,這得是多大的功勞?”
“於公,叔父順從郡府,罷退奸邪,免去一場州內叛亂,劉使君如何能不對叔父恩重有加?於私,叔父廕庇梓里,庇佑百姓,全廣陵縣的父老鄉親,如何不對叔父感恩戴德?”
“以曄觀之,叔父此功,非一郡之守,不能酬之!”
“郡、郡守?”
李洛只覺得自己口乾舌燥起來,以他的家世聲望,能得一大縣縣令,就差不多是仕途終點,光宗耀祖了。
可現在居然有郡守的機會擺在自己眼前。
他忍不住想到袁綏,那可是博學多才,名滿天下的人才,曾經被中樞看重,徵辟為太傅掾,又先後為太守,郡民吏所請託,兩度代掌廣陵郡事。
平心而論,李洛是從來不敢拿自己去和袁綏比的。
可即便如此,袁綏他也只是代掌郡事,他也不是郡守啊。
自己現今竟然有機會超越這位袁綏先生,一想到這,李洛就激動的有些發抖。
“當然!”
劉曄知道李洛已經徹底動搖了,趕緊斬釘截鐵加勁道:“我主性情寬宏,人仁善愛賢,酬功罰過,乃是天經地義,以叔父如此大功,非賞一大郡太守而不可也。”
“大郡太守?”
李洛已經完全被劉曄帶入了對方的節奏,越思考越覺得劉曄的話說的對。
劉備的仁義名聲在這時候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推了李洛一把。
“好!賢侄稍坐,我這就喚我兄前來,我們共商大事。”
李章是一武夫,因此雖然是兄長,但平日裡卻多聽自己弟弟李洛的話,兩人配合很好,讓李氏家族這些年在廣陵發展的很快。
此時如此大事,李洛也不可能繞過自己兄長,勢必要取得對方的肯定。
李章來了之後,李洛和劉曄將事情敘說了一遍。
李章竟然直接表態,願從劉備。
原來這李章是個武夫,自然更看重誰的拳頭更硬。
劉備在北地的事情姑且不提,去年千里馳援,逼退曹操,隨後又駐兵豫州,剿匪平叛,贏得當地士紳的美譽。
入了徐州之後不到半年,又成功收復了臧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