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氣蕩妖邪!好一個儒家言出法隨!”
凝望萬里晴空,吳明不禁呢喃自語,腦海中不斷重放剛剛眾妖倉惶退避的一幕。
相較於武者修身,儒家文人更重養性,到了大儒這一階段,一言一行,皆有大義相隨,養浩然之氣於身,神鬼不近,萬邪不侵。
這也是為何,每一處邊鎮坊市,都需要大儒坐鎮的根本原因。
當然並非說每座坊鎮都有大儒,在相對安全的地方掛名就足夠了,畢竟蠻荒邊鎮不知凡幾,大儒可沒多少。
對於妖魔鬼怪,大儒的威懾力遠在殺傷力之上,更比武者的作用大。
言出法隨乃是聖人之能,而儒家文人專修養浩然之氣,引動滄冥,於浩蕩天地間,溝通先賢意志,才有如此威能。
即便比不得真正的言出法隨,可也是此等神通的雛形,修到精深處,甚至不差多少。
哪怕是意志不堅定的武者,受大儒一言呵斥,輕則心生慚愧,武意倒退,重則心魔亂舞,走火入魔。
當然,若有大儒為武者誦先賢真文,更可洗煉武意,堅定本心,武道更上一層樓,不說一片坦途,至少很長時間內,不需要擔心外魔入侵。
當初劉、陳二位大儒,以文人風骨為吳明洗煉心神,就是如此。
只是此道頗耗心神,文人不修肉身,壽命不及武者,不能時常動用此道,若非感念吳明給了次機會,即便不是建造的書館而是武館,兩位大儒也不會如此。
可惜的是,如今的文人,多半已經不是純粹的文人!
“嘿,有李大儒坐鎮厷浦鎮,什麼狗屁蛟龍王,俺看就是條臭泥鰍,哈哈!”
劉扒皮樂不可支,卻難掩還未退去的驚懼。
事實上,若無李成芳在此,光是敖涼,就能將厷浦鎮連根拔起,數十萬人一個都逃不掉。
“方圓千里有三大坊鎮,據我所知,只有李大儒一人,這敖涼若是去了其它兩鎮……”
吳明意有所指道。
“這這……”
劉扒皮吭哧半晌沒接茬。
總不能說,請李成芳去另外兩鎮吧?那厷浦鎮又當如何?
“大人,鎮上來了位金捕大人,聽說是與京城一位金捕同行,路上與這巡河龍王大戰一場走散了,您要不要見一見?”
劉扒皮不知吳明在想什麼,試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