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黃髮人神色嗖忽斂去,平靜無波的接道。
聽得其言,慧能的怔忪之色更甚,盲僧微皺的眉頭不知何時平緩,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的‘看’向吳明。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兩者合起來,正是儒祖回答子夏的問題,卻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反問!
其意為,在長輩面前保持和顏悅色是最難的,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幫父母做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先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是孝道了嗎?
說完之後的黃髮人,並未起身,依舊恭敬的低著頭,好似聆聽教誨的虛心晚輩!
但吳明嘴角卻微微翹起,毫不掩飾的露出一抹嘲弄神色。
前者,慧能想要幫盲僧掃地,盲僧不允,後者,黃髮人叩拜盲僧,盲僧不受!
看似簡單的聖言接龍,實則隱約成了慧能與黃髮人之間的行孝博弈。
亦或者說,吳明此時的一言一行,能否打動盲僧,就成了兩人勝負的關鍵!
黃髮人此時說出這一問,不啻於是在問,慧能的行為,算是孝道嗎?
當然,對盲僧而言,並不在乎兩人勝負,而是好像有意考較!
只是,慧能是出於真心,吳明可以肯定,但黃髮人的目的,就值得推敲了!
尤其在確定,此人正是心中所想的那人之後,並非什麼先入為主的偏見,而是本能的直覺!
故意只說前半句,正是為了引誘黃髮人接茬!
若不接話,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勾動一位心志堅定的武道大宗師!
此時,黃髮人不知是否察覺到吳明的小算盤,亦或者察覺到了,也渾不在意!
對這等存在而言,吳明不啻於螻蟻中的螻蟻,雄獅根本不會在乎!
“禪師,晚輩曾聞,出家人慈悲為懷,日行一善,日省一過,積善成德,功滿三千!
百善孝為先,禪師當允!”
吳明嘴角微翹,侃侃而談。
慧能細細品味,眼睛一亮,憨憨的胖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黃髮人雙目微眯,眼角微不可查的一抽,面色隱隱有些難看!
這番話,可以理解為,慧能欲行孝,不管初衷如何,便是在做最大的善事,作為其長輩,盲僧都應受其盡孝之心!
同樣,此舉也是為善,也是積德,功在無形,深諳佛理!
更何況,以盲僧的境界,豈會察覺不到慧能出於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