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民開智,新生代學員,經過了系統教育,一代代影響下來,早已深入人心,豈會倒退回去?
更何況,任誰都看的出來,只要大明聖在一天,這種情況就根本不會發生。
指望一位聖境大能老死或出意外,儒家弟子就是熬上幾十代,都未必有機會看到這一天。
但不管怎麼說,儒家幾番遭受重大打擊之後,卻是依舊煥發出了新生。
再說道家,雖然沒有儒家弟子眾多,也沒有能耐教書育人,可擱不住道家五花八門的炫酷術法多啊!
經大明聖指點,各種神奇符籙的開發,如火如荼進行,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
道家宗旨,清靜無為,與世無爭。
即便強者能夠辟穀,但門下弟子,總得吃飯喝水,為衣食住行發愁吧?
於是乎,各種依附這些新奇符籙而生的新行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更提供了不知多少勞動崗位。
佛門同樣遭受了打壓,也是極為不受大明聖待見,明眼人都看的出來。
可在期間,佛門大德高僧,同樣看到了機會。
儒家能在異族開設書院,佛門怎麼就不能,開設寺院,弘揚佛法?
為此事,甚至連大明聖下的各種讓佛門痛不欲生的禁令,都捏著鼻子認下,才得到了允許。
什麼禁令?
除寺院本身外,嚴禁寺院擁有土地私產,僧眾無權購置任何永久性土地和房屋,只能租賃,等等等等,一系列在所有人認為,都極為嚴苛的政令。
就在為此事,鬧出不小動靜時,史家有人發話了,明言指出佛門寺院的各種危害。
什麼欺騙信眾,斂去香火錢,都是小事。
在那些金身佛光照不到的陰暗所在,是一家家寺院放貸,不知毀了多少家庭。
更離譜的是,佛門不納稅。
在神州,佛門興盛之地,一鎮之中,多的話,周圍會有四五座大小寺院,上千僧眾。
其中哪怕只有一半青壯,也是極大的勞動力,可這些人不事生產,不納稅,便是極大的影響,乃至破壞了當地經濟環境。
而且,裡面超過大半,並非是真的僧人,而是假借佛名,逃避納稅和徭役。
現在好了,大明聖一紙諭令,佛門不僅要納稅,而且必須到當地**,開具嚴格詳細到令人髮指的證明,才能由**發放度牒,成為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