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歌出來以後,很多人懸著的心都放了下來,也有很多人的心卻又立刻揪了起來,總之敵我之間的心態發生了大逆轉,他當時並不清楚,這次看似倒黴的衝突並不完全都是損失,也有收穫,巨大且無形的收穫。
這種收穫,不止是趙歌暫時沒意識到,他身邊的人包括賴春光在內也是如此,事情告一段落後,唯一慶幸的就是趙歌沒事兒,其他的則是一塌糊塗,特別是生意上的巨大損失,讓大家忍不住跳腳罵娘,但與事無補,所以趙歌一聲令下,立刻全面恢復,尤其寶福記的裝修必須加快進度。
一切似乎又恢復到了正常軌道,但也有人的眼光如矩,在瞭解事情的整個過程後,不知為什麼會在腦子裡忽然形成這樣一個結論,趙歌成氣候了。能有這種腦洞、形成如此奇葩結論的人便是許暉。
按說這樣的年齡段,一個毛頭學生仔,不應該會有這樣的複雜情緒和思想,但許暉確實是這麼想的,並且根本沒費力氣,或許源於替謝海林不值、對趙歌的一腔怒火。
也可能是因為局外人的緣故,許暉其實看的更為清楚,他原本很費解謝海林為什麼這次非要豁出來抗事兒,這與他之前聰明、謹慎的性格完全不符,而且幾個月前,他還對趙歌的某些做法看不慣,現在轉變的這麼徹底,這是一個問題。
後來想想其他人的做法,包括了幾個桀驁不馴的北川街的混混,與謝海林竟然如出一轍,答案就簡單了,為了保趙歌。
這不是簡單的因為是趙歌的人緣有多好的問題,在許暉看來,在建鑫這個集合,趙歌已經成了不可替代的人物,保趙歌,就是在保建鑫,就是在保自己的飯碗,所以趙歌成氣候了。
表面上大家損失不小,其實趙歌越打越結實,建鑫未來只會越來越抱團,這恐怕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結果,包括趙復和喬娃子在內,這是後話了。
這串邏輯並不複雜,但要一眼看出來也並不容易,許暉現在就想問問趙歌,當時他心裡是怎麼想的,讓兄弟這樣頂缸,他心裡不覺得愧的慌嗎?
但許暉現在不想見趙歌,見了面也是爭吵,沒有意義。可他也忘了以前初中的時侯,趙歌為了給大家出氣,承擔了一切後果的往事。
是的,人們往往容易健忘,尤其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看到不平,腦子一熱,硬要鑽牛角尖,卻忽視了很多複雜的因素,自以為手握正義和公理,便要為之吶喊,於是許暉肚子裡有話不說不行,下午放學後,他抽空去了一次摩登髮廊,專門看看謝海林。
謝海林這傢伙雖然緩刑,但是有前科了,是件很衰的事情,現在年輕不在乎,但肯定影響以後的發展。貌似大院的這幫兄弟們就達俊、鐵蛋和薛永軍還算清白,許暉苦笑,大家混的可真不咋地。
兄弟倆面對面坐著,相對噓唏,最後還是謝海林提議到夜市上坐坐,喝點啤酒。許暉沒意見,二人起身,直接去找了薛永軍,三人就在小攤旁邊坐了半晚上,話說的不多,啤酒瓶子卻是扔了一地。
許暉沒講什麼大道理,也沒有在言語中埋怨趙歌,只是反覆強調謝海林不理智,像個大傻瓜,在整個事件中從沒有起過什麼主導作用,憑什麼去頂缸?
這個問題很尖銳,也很難回答,聰明如謝海林,怎麼會聽不出來許暉的弦外之意?在心裡想想可以,但說出來就太傷感情了,尤其還是當著老九的面,所以他只好一口接一口的灌酒,說急眼了就再開一瓶,然後兇巴巴、惡狠狠的瞪一眼許暉,一揚脖子就是一大口。
許暉默然,本以為把話說出來會輕鬆一些,但看謝海林的樣子,反而讓他心裡更堵得慌,或許唐突了,也或許想法上偏幼稚,點到為止吧。
回去的時候,薛永軍的眼睛是迷茫的,許暉的腦子裡卻充滿了矛盾和混亂,而謝海林沒有了之前的頹廢,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陰鬱。
是的,許暉衝動之下的抱打不平,其實起到了很負面的作用,從此在謝海林的心裡埋下了一個疙瘩,後來他付出了很多代價和努力,最終也沒有徹底剷掉它。
再說趙復,這傢伙消失了有一段時間,並沒有像達強想象的那樣去搞什麼大動作,而是在尋找李興,他一直在找,挖空了心思、費盡了工夫,居然被他找到了。
李興並沒有像外邊謠傳的那樣跑到了外地,而是一直躲在北郊農村,他的一個遠房親戚家。說是親戚,其實早就出了五服,屬於八竿子打不到的那種,只因為這傢伙小時候在那裡呆過,覺得窮山惡水的地方最安全,所以做了個出逃的假象,然後半晚上偷偷摸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