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自然是矩陣科技有限公司這個閃耀的新星,然而這兩天矩陣科技有限公司在官網公佈的兩條公告卻是讓市場猜測連連。
一是矩陣科技有限公司已與航天工業集團達成長期意向性合作。
二是矩陣科技有限公司準備斥資3000億,投資農業。
這兩條訊息對於子公司正在籌備上市的矩陣科技有限公司來說無疑是深水炸彈,掀起了一片波瀾,尤其是矩陣新能源集團這種多方國企注資背景的企業,更是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輿論的焦點在於兩點,第一就是一旦矩陣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參與航天工業,那麼作為實質的民營企業無可避免的會開始接受管控,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的創新能力是否能表現得如剛開始一樣亮眼。
其次就是斥資3000億投資農業,對於如今剛剛進入資本視野的矩陣科技有限公司來說,目前其公司的資產實際並沒有多少,更多的是應收賬款和企業合作意向訂單,然而3000億對於如今的矩陣科技有限公司來說,無疑是一筆極為龐大的資金。
市場普遍預計,如果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真的斥資3000億投資農業,那麼這家公司將會面臨流動性資金枯竭的困境。
此時的華爾街,一間經濟研究所內,幾個投資客正在議論紛紛。
“那個東方的年青人到底是怎麼想的?他的腦袋是被驢踢了嗎?放著好端端的能源生意不做,竟然想要去投資農業,這讓我怎麼和我的投資人解釋?矩陣新能源集團的投資計劃都已經做好了,難道讓我現在撤銷掉嗎?”
“想開點鮑恩斯,兩個畢竟是獨立的公司團體,即便是母公司的經營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到子公司的經營。”
“扯淡,怎麼可能會沒有關聯,一旦從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的賬面上流出3000億,矩陣新能源集團的現金流立刻就會枯竭,矩陣科技有限公司不是上市公司,幾乎查不到任何有關的財報資訊,難道就因為那個年輕人創造過一次奇蹟,我們就要相信他可以再次創造奇蹟嗎?別傻了格雷福斯,趕緊撤銷對矩陣新能源集團的投資計劃吧,一旦和航天工業沾上了邊,他們是不會被允許在境外籌資的。”
面對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突如其來的行業轉向,資本市場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儘管國外的很多投資者撤銷了對矩陣新能源集團的投資計劃,但是這對於已經快要籌集完成上市的矩陣新能源集團來說造成的實質影響終歸是有限。
這時候就體現出了多方合資的好處了,李明宇名下的矩陣科技有限公司在矩陣新能源集團中的持股比例不足30%,而能源部門下屬的企業和地方企業的佔股比例超過了70%,矩陣科技有限公司釋出的公告僅僅在網路上帶起了兩天的喧囂,隨後便被海量的花邊新聞所衝散。
畢竟除了行業內的人以外,普通的群眾對這些事情還不如哪個明星劈腿的訊息來得刺激。
對於公司內部反對的聲音,李明宇則完全選擇了無視。
他對人事邱月桃下達了新建團隊的指令,幾乎使用了一個全新的團隊負責農業的事情。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李明宇是要承包長洲市的土地開墾荒地,然而李明宇的決定再次驚訝了所有人。
他要建立方艙農業!
方艙農業顧名思義就是建立一個個獨立單元的方艙作為農業生產的模組化單元,這一般是高附加值農業產品才會採用的種植模式。
這種生產模式從研發出來起,就註定了是為了特殊作物的生產研究服務的,而李明宇準備用方艙農業來大面積的種植蔬菜和水果等常規生活產品。
這無疑是鐵定虧本的買賣了。
就以大米為例,普通農戶種植的大米市場價格大約在23元一斤,而機械化規模化種植的大米市場價格在12元一斤,成本價格甚至更低,即便如此農業的利潤一隻無法超過30%,即便有20%的利潤也已經算是經營效益相對較好的企業了。
而使用方艙農業生產的大米,即便是成本價格可能就在510元1斤左右,這樣高昂的價格,無論是市場還是普通的百姓,都不會願意接受,除了個別標榜完全生態的食品,這樣的產品幾乎沒有銷路可以展望。
然而面對外界的質疑,李明宇充分發揮了什麼叫做企業獨裁製度。
首先是斥資3000億,李明宇在長洲軍區支付了烯烴3型季度款後,就將3000億的現金打到了新成立的矩陣農業集團公司賬上,隨即開始大量的採購工業級3D印表機生產線所需要的裝置和原材料。
3000億的現金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用於工業級3D印表機生產線的生產,由於和楊司令有過約定,工業級3D印表機目前處於完全保密的狀態,所以這一部分的生產線全部以農業生產裝置的名義進行,以最大程度做到保密工作。
接下來就是用機器生產機器,用工業級3D印表機列印工業級3D印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