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源部牽頭,矩陣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籌建異常的迅速,整個省政府和市政府跟打了雞血一樣,工商部門的領導親自督辦,石油石化兩個集團公司的老總更是連夜坐專機帶著公司的資料趕到了長洲市。
蘇州省政府承諾的10個億參股資金按照正常的程式,就算是批下來起碼也要等個一年半載,但是老向哪裡等得了這麼久?親自抱著籤批檔案跑到業務部門,守在門口等著。
開玩笑,好歹是省一把手,誰頂得住老向如此強勁的壓力,原本就算是最快速度也需要七天才能走完的流程,愣是讓他一天半就走完了,幾乎是資金一批下來立馬就匯到了矩陣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賬戶上。
至於長洲市政府那就更不用說了,連省政府都這麼賣力氣,他們就恨不得在外面請一批臨時工了,所有的事情全部為矩陣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籌建讓路,辦公室的人員全部24小時待命。
當然,讓他們這麼拼命的並不僅僅是因為上級施加了無與倫比的壓力,而是這件事本事對於省政府和市政府而言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ZG在能源上的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大,能源安全已經成為了國家無法忽視的根本利益,而作為能源消費大國,國家低儲量化石燃料儲備正在逐漸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掣肘,在這種關鍵的時刻,誰在這件事情上拖後腿,那誰就將成為國家的罪人。
長洲市已經出了一個罪人了,一定不能再出一個!
另外就是這其中所潛在的恐怖利潤了,家國情懷能讓人熱血,但是鉅額利潤卻能讓人瘋狂。
沿海的經濟大省那麼多,港口城市那麼多,為什麼單單就你長洲市吃肉,我跟著連口湯都喝不上?
就憑那矩陣科技有限公司是你的本土企業?
這算啥?不少城市直接對矩陣科技有限公司丟擲橄欖枝,承諾只要搬遷到他們的經濟開發區,租金全免,十年內稅收全免,有些經濟稍微落後一些的地區,直接拿著規劃圖找上門來,地段隨便你選,你想在哪裡建我就在哪裡規劃高新區,所有配套設施按照頂格配備。
李明宇對這些倒是沒什麼興趣,都交給秦思瑤去打發了,雖然這些地方政府開出的條件很誘人,但是現在公司搬遷的成本已經太高了,倒不是說資金成本,而是時間成本。
留給李明宇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
短短一週的時間,矩陣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就掛牌成立了,這是一個由國家能源部直管,石油石化集團、蘇州省政府、長洲市政府、矩陣科技有限公司四方共同參股,合資成立的央企背景集團公司。
僅僅成立不到半天,就向社會公佈了集團公司的上市計劃,預計明年七月份向證交所提交上市計劃書。
這可把國內的金融界震翻了天,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分析報道滿天飛,不少投行甚至對矩陣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給出了1000億的估值。
然而任由外界如何評價,矩陣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卻慢慢的從社會的關注中隱匿了起來,除了能源行業內的人還在持續關注,普通的民眾卻很快就忘記了這一件事。
隨著長洲運業集團的助力,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開始了滿負荷運轉,周內達到了每日90萬桶的滿負荷產量,而石油石化集團的銷售體系這時候就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石油石化集團在國內擁有著極為龐大的銷售網路,即使是矩陣科技有限公司每日90萬桶的產量,對於這個龐然大物來說仍舊是毛毛雨,每天海運的船舶一艘接一艘,無論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多少全部都被消耗一空。
這就不得不提及國內原油的需求缺口了,根據行業內統計,國內每日的原油需求大約在9000萬桶以上,即便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生產線能夠達到每日90萬桶的規模,但是仍舊無法滿足國內的消耗。
更何況所有的烯烴3型有限供給各個軍區,這就導致雖然矩陣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實際流入到街頭加油站的數量人就很少。
在滿足了各大軍區之後,國家的能源儲備也將會有一定比例的替換,烯烴3型最終要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還要一個不斷的時日。
隨著矩陣新能源集團公司開始滿負荷營業,這個新成立的巨獸終於展現出了它恐怖的盈利能力。
要知道烯烴3型的冶煉比例與其他的化石能源相差無幾,但是燃燒熱值卻是普通化石能源的7倍,即便價格超出普通化石能源的一倍,但仍舊成為眾多人選擇的物件。
想想看,原本你加一箱油要300塊,正常使用能跑45天,但是你話600塊加一箱烯烴3型,正常使用卻能跑一個月,你會選哪個?而且烯烴3型還屬於新能源的範疇,可以享受到方方面面的優惠政策,只要不是傻子都會選擇烯烴3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