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業集團,長洲市分部。
此時的火箭發射中心內坐滿了人,然而整個控制室卻沒有任何的工作人員,所有人都安靜的等待著。
“長洲三號運載火箭第一次發射實驗進入倒計時,10,9,8,7,6,5,4,點火!”火箭發射中心迴盪著電子廣播的聲音,所有人都望著控制室中央巨大的電子螢幕。
螢幕上,一望無際的海面突然開始沸騰,一個巨大的合金鋼架浮出水面,露出通體潔白的運載火箭,這枚火箭與普通的火箭不同,頭部裝載儀器的倉位足足有三個。
隨著火箭點火,發動機尾部噴射出長長的深藍色火焰,運載火箭在發動機巨大的推力下開始緩緩升空,隨著速度越來越快,最終在碧藍的天空上留下一道明亮的尾跡。
“運載火箭進入近地軌道,開始調整火箭飛行姿態。”電子廣播的聲音再次傳出。
螢幕上運載火箭尾部的側翼發動機發動,調整著運載火箭的飛行姿態,為進入繞地軌道做準備。
“進入預定軌道,動力艙脫離。”
“飛行姿態平穩,燃料艙脫離。”
“1號研究倉分離,展開太陽能板。”
“2號研究倉分離,展開太陽能板。”
“3號核心倉分離,調整核心倉飛行姿態。”
“智慧機械臂離倉,開始倉位對接。”
“倉位對接完成,空間站第一部分運轉良好,開始繞地飛行。”
從火箭發射到空間站第一部分成功繞地飛行,歷時2個小時。
整個航天控制室沒有人歡呼,所有人仍舊看著巨大的電子螢幕,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火箭的所有發射流程,全部由矩陣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阿爾法智慧控制,甚至這次的發射任務,航天控制室都是今天早上才接到通知。
這次發射帶給王志山的震撼最為強烈,他是新型運載火箭研究專案的總負責人,也是這次火箭任務的發起人,從火箭的整體列印到火箭完成發射,只有短短的48小時!
在這次發射任務之前,他們已經列印了很多種型號的火箭發動機進行研究,毫不誇張的說,矩陣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幾乎每一種火箭發動機型號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思路。
經歷過一系列的嚴格測試後,工業級3D印表機列印出的火箭用優異的效能完美的證明了自己,王志山幾乎每測試一次就會推翻一種原來的火箭發射方案,現在的火箭發射計劃中,幾乎所有的運載火箭都準備採用工業級3D印表機列印的運載火箭。
而這一次的發射,則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人工智慧與運載火箭結合!
運載火箭發射成敗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是在點火到升空至近地軌道這個階段,航天工業集團在運載火箭引導系統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終才完善到現在的地步,然而即便是已經極為完善的引導系統,仍舊需要極為專業的人員進行操作。
在運載火箭的操控系統安裝上阿爾法智慧以後,所有的步驟交由人工智慧進行操控,完全摒棄掉控制中心的作用,這是在矩陣科技有限公司建議下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
原本王志山以為至少要經過幾次的發射除錯才能成功,然而沒想到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如此強悍,僅僅是複製了以往操作人員所有的運算元據,就完美的駕馭了運載火箭所有的操作流程,短短兩個小時的發射程式,身為負責人的王志山清楚地知道其中有多少高深的技巧。
“科技的進步太迅速了,我們這些老頭已經跟不上時代了。”王志山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臉上帶著深深的落寞。
他參與了控制中心全流程的建設,為了這個控制中心付出了無數的精力與心血,然而一個僅僅13M大小的人工智慧,經過短短几個小時的學習,就可以媲美斥資數十億建造的控制中心,雖然這樣說或許有些誇張,但是從現在開始,控制中心對於運載火箭而言不再是不可或缺了。
“王總,這臺火箭...”控制中心的負責人雷劍華忍不住對王志山問道。
王志山收起了落寞的神色,轉頭看了雷劍華一眼,又環顧了一週,周圍無數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滿是不解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