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軍政處以及東江城的商討,決定將基地市建設在新城。
首先,新城是一個綜合性的城市,其地理位置並不是很偏,這個地方的交通,四通八達,又有著經典的居民區,商業區,工業區,政區的區域劃分。
因此新城確實是整個臨江市最適合建立基地市的地方。
但新城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雖然面積很大,但是地方太過於狹長。
在高位地圖上看,新城的東西兩側是丘陵,新城的位置,是為處於一個類似於山谷的地形。
所以在新城建立基地市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戰鬥開始,很容易被分段進攻,而且東西兩側的壓力會很大。
並且,如果有人採用邱裕安所採用的分隔戰場進行作戰的方式,對於新城這種位置來說,是有很大威脅的,因此陳無還準備在新城的東西兩側,每一側建設四個驛站,一共建設八個驛站,驛站之間的距離相等,在每個驛站中間建立一條直道,以及在每個驛站與新城的建立一條直道,這樣能夠保證在戰鬥時刻精準的調兵。
同時,陳無還準備在東西兩側建立分別建立兩個甕城,甕城與驛站同樣能夠透過直道連線在一起。
並且將新城等分為八個區域,在最南部以及最北部的兩個區域用矮城牆隔開,兩部分分別是南北兩個軍營。
但現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進攻新城的同時,原本的南部戰場也就是現在的新城南部區域,基本成為了一片廢墟,大量的房屋被破壞,雖然一部分房屋還在但是要是想要將所有的人都安排進入基地市顯然不太科學。
想要實現也不太可能,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已經被炸燬的房屋來建造城牆,剩餘沒有炸燬的也全部都給炸了建造城牆。
而在北部區域的物流城以及各大廠區的倉庫,將倉庫清空,建造方艙居民處。
一個物流城,基本上就可以容納所有的人員的居住,而南部戰區的石頭,剛好夠用建造城牆。
這裡說的城牆,基地市主城的城牆。
而是驛站的城牆,以及直道的矮牆,至於主城的城牆,陳無準備下個本錢,用系統進行建造。
透過系統,陳無開始進行城牆的基本結構。
最終,陳無準備建造一個長方形的城牆,在城牆的四個角採用弧形的建築特色。
同時,城內的道路鋪設500米內是不消耗培育點數的,但是那只是普通的泥土路,水泥路每十米需要消耗一點的培育點數,或者耗費一點融合點數建造一百米的水泥路。
初步建造,陳無並不想花費太多的錢,在將南部區域給清理完畢之後,陳無開始用道路鋪設程式開始給南部區域鋪設各種的道路。
北部區域是居民區,那麼南部區域自然就是工廠的廠區,兵工廠的廠區,以及城內的種植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