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座艙蓋安裝完畢,電氣連線。
摺疊機翼安裝到飛鯊機體上,座艙內的航電裝置並沒有動太多,畢竟操作習慣這東西是存在的,飛行員開不同的機型必須改裝。
多塊液晶面板整合到了一起,變成了一大塊,而且材質似乎也不是普通的液晶屏,內部佈局就像是從燃油車變成了國產新能源汽車一樣。
當劉駿坐進駕駛艙內的時候,看著熟悉又陌生的座艙,突然有種開科幻戰機的感覺。
穿著新型抗荷服劉駿,緩緩坐在新的座椅上,就見技術員取出幾根資料線與抗荷服上的介面對接,頭盔右上角顯示電量那一欄,出現了充電符號。
這個設計還挺有靈魂的完全符合人類的習慣。
帶著設計冗餘的兩個資料線與機體連結,劉駿左手搭在熟悉的油門上,右手放在右側的側杆上,微微感受一下,確實比中央控制桿舒服一些,看向站在座艙外的技術員。
“換側杆了。”
“是的,變為側杆了,為了安裝智慧調節傾斜的後傾座椅.”
駕駛艙側杆有諸多好處,減輕飛行控制系統重量,降低駕駛杆對座艙空間的要求,改善飛機的操縱品質,降低飛行員工作負荷,結合後傾座椅提高飛行員抗過載能力,結合臂託減小飛行員的慣性振動,有利於操縱前方控制器等等。
側杆,後傾.這些輔助功能完全就是為了增加飛行員抗g能力,此刻劉駿有些懷疑這架j15t的發動機到底還是不是ws10h,機翼還是之前熟悉的佈局,但不知道會不會透過“扭轉”改變翼型,而原始的相控陣雷達完全取消了,只剩下接收器、紫外線逼近告警系統、rwr告警器。
也就是說,這架j15t在面對其他人類戰機的態勢感知只在eodas系統偵測範圍內,其他靠資料鏈與體系去掌控。
外部,幾名技術人員扯來線纜接在j15t上,在引擎未開機前,由外部供電。
“電纜查好了麼?”技術員大聲問道。
“好了!”
“同志,啟動系統,我要對飛控進行調整。”
“明白!”
劉駿按照技術人員的指揮,啟動航電系統。
【程式啟動】
唰的一下!整個控制檯都亮了起來,黑色背景,綠色顯示,沒有其他多餘色彩,除了控制面板高度整合化的一整塊座艙面板外,前座艙蓋也亮了起來,在光電系統的識別下,將一個個物體的輪廓以高亮顯示出來。
劉駿還懷疑這個前座艙蓋是不是和他頭盔一樣,有高畫質熱成像,與其他高精度光電感應器的功能,很可能整合了雙聯裝生物成像感測器。
光是航電系統這一塊,劉駿就感覺和五代機持平,甚至奔著五代半,六代機去了。
“檢查氣動面”
“明白!”各個氣動面,上上下下,左右左右.
在遠處,宋希竹觀察著j15t航電系統啟動後的反應,只見原本幽暗的機頭整流罩與座艙前蓋緩緩變色,就像是七彩色流光在內部湧動一般,只不過更加的內斂,甚至近距離還能夠看到被刻印在上面的微電路組成的圖案,這還只是臨時拼湊的半成品,內部許多東西都是j15t,要是採用更多的外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