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筍子弄下來,重新再把竹鞭壓在了地裡。
陳凡接著道:“現在有很先進的園藝技術,就是隻要竹鞭,就是剛發芽這種,然後埋在土裡,上面敷上一層地膜,保持氣溫跟水汽,過一段時間,筍芽就冒出來,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長成一片竹林了。”
“古人有前不栽桑,後不栽槐的說法,但竹子就沒這麼多講究。無論是庭前還是後院,只要有那條件,都可以種上那一片。
在我們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甚至還有個說法,寧可死無肉,不可居無竹;
這是由於竹子不但可以給我們居住生活提供很多方便,還能提供竹筍,更是保持水土的重要植物。
尤其是在泥石流多發地帶,竹子這類草本有強勁的根莖,民居住的周圍多植竹子,可以起到保家園的作用。”
這可不是陳凡信口雌黃,那可是西南幾所民族大學的教授結合民間俗語,實地考察,再結合地質學,建築學,最後得出來的結論。
收好了竹筍後,陳凡又往前面轉悠了下,直到又翻出幾個不錯的筍子後,這傢伙才開始收手。
“咦,各位老鐵,你們有沒有發現,凡爺找筍子很特別。”
“你是說特別準,特別的快吧!”
“不僅快和準,主要是凡爺就像是提前預知那裡會有筍子,徑直就走過去了。”
“對耶,我也看到了,地上什麼都沒有啊,凡爺難道會看穿地底下?”
“扯吧,還是讓凡爺來解釋。”
“對,凡爺你別光走路啊,說說之前是憑什麼本事找到的竹筍。
陳凡正想早點走出這片竹林,所以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走路上。
但看到有這麼多問的,正好前面又有了,於是他才道:“是這樣的,你們看,其實這在竹林中找竹筍呀,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小心觀察的話,你們會發現,那些筍在蹦出地面前會先擠壓泥土,使上面不是出現開裂的痕跡,就是會隆起一個小土包,咱們只要循著這個軌跡,八成就能找到它們了。”
說著,陳凡用打野鎬扒開一堆枯樹葉,指了指面前一個小土堆,又在旁邊一薅,不到兩分鐘,又一根半斤多的竹筍進入了直播間眾人視眼中。
“靠,凡爺還真是說到做到,說能挖到就挖到了。”
“不行,下週回鄉下,也對我家竹林禍禍去。”
“樓上你可拉倒吧,知不知道,現在是冬季,只有極少竹子有筍子,你那有冬筍嗎?或者是凡爺這種強健大的楠竹.”
“那沒有!”
“沒有就別比比了,好好的看直播。”
“嗯,不說了,凡爺也要離開竹林,走入森林中了。”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叢叢。”
“我找不到他的行蹤,只看到那樹搖風。”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叢叢。”
“我看不到他的行蹤,只聽到那南屏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