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鐘,我們還有12分鐘的時間去挽回我們在之前36分鐘犯下的一些錯誤。當然,前24分鐘我們沒有犯錯,但第三個12分鐘,我們有太多問題。不知道你們所有人有沒有意識到?控制我們的犯規,要專注,要提升防守,要投進那些該死的投籃!機會還在我們這邊,每一個人,永遠都有機會,問題就在於你能否抓住!”
在第四節開始前,李良蹲在替補席前,進行著末節動員。
其實,第三節李良自己的表現也不好,不過李良並沒有著急上火的接管比賽,大包大攬用三分球和勇士對飆,而是耐心的除錯戰術,耐心的給隊員機會。
現在,還有一節的時間,他相信國王隊不會就這樣輕易的被勇士隊擊敗的。
進入2017年以後,尤其是得到PJ塔克以後,整個國王隊球隊精神面貌,和之前已經不一樣了。
&ne&ne on!”說完後,李良自己脫掉運動服,拍著巴掌和隊友們一起回到球場。
此時,勇士依舊是詹姆斯帶著替補陣容在場上,準備開打第四節。
看著李良和隊友站上球場,詹姆斯再抬頭看看比分,感覺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之前和李良的所有比賽,不光常規賽還是季後賽,你要想第四節開始前領先十幾分,那真的是太難了。
來到國王,似乎李良的得分爆發力也沒有以前那麼強了嘛。
或許,作為教練,他的很多精力都被牽扯了吧。
早先,詹姆斯對李良是敬重的,兩人私下接觸過,對李良詹姆斯表示非常之欽佩。
所謂英雄惜英雄。
但慢慢的,當詹姆斯不停的輸給李良,不停的輸給李良後,兩人之間就沒有了可比性。
詹姆斯從敬重、欽佩,慢慢變成了恐懼、敬畏。
連帶著,人們對詹姆斯的期望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開始是希望他成為歷史第一人,挑戰邁克爾喬丹的霸權。
所以10年他改換門庭的時候,才會引起那麼大的非議。
非議的核心不在於你離開騎士,也不在於你搞直播,而在於你是人們期待的第一人。
在當時,第一人不該做這樣的事。
換成別的什麼普通球員,轉投別的球隊只會增加新聞流量給人以期待感。
到了16年的夏天,詹姆斯第三次換隊的時候,已經沒有任何非議了。
環境變了,然後人們對他的期待已經變成“希望詹姆斯能贏一次布魯斯李吧。”
就像希望卡爾馬龍能贏一次喬丹一樣,是對挑戰者屢敗屢戰的一種同情。
曾經的King,就這麼從國王,活生生被打成了大公。
聯盟有段時間出么蛾子,給所有球員球衣背後印製的不是名字,而是改成綽號。
詹姆斯印的就是King,球迷們紛紛調侃,應該改成Gran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