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也嘗試過學習鮑勃奈特,就是送他吹風機的那個。
天天口吐芬芳,東罵一句,西罵一句,脾氣火爆,說一不二。
李良覺得,自己配上【鮑勃奈特的吹風機】,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
但很多場比賽下來以後,李良覺得這樣很累。
不是嘴累,是心累。
當你帶著目的去罵人時,罵人就不痛快了。
當李良是球員時,他開著吹風機罵人,就只是為了罵人。
他為的是發洩情緒,大多為的是痛快,所以罵完就罵完,罵的是什麼,對不對,他才不管,自己開心就好。
如果能順帶著讓隊友變得更好,聽進去了,那再好不過。
聽不進去,不改正,那也沒辦法,李良自己打的更好就行。
但做了教練罵人就不同,是帶著目的去罵,是希望球員能改正,能改變不好的習慣。
一旦做事帶目的,連罵人都罵的不痛快,反而還能痛苦。
到後來,李良有懶得罵了,他覺得教練罵人這活,應該是中學教練,像貝爾曼那種教練去做的事。
在球員各種習慣形成的過程中來矯正他。
在職業球隊,沒有哪個教練有義務糾正你的壞習慣。
打的不好,不果斷,摁在板凳上就行,更差一點,工作都要丟。
他思前想後,想通了,我為什麼不學學邁克布朗呢?
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邁克布朗跟隨李良南征北戰,四個總冠軍,每個都有邁克布朗的功勞在。
他拿過兩次最佳教練,是NBA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教練,曾經也是最年輕的主教練之一。
他在騎士隊取得的成就迅速的令人瞠目,他在防守端的造詣有目共睹。
這樣一個出色的教練,又是李良最親密的戰友,為什麼不和他學習學習呢?
只能說,人有時候也會被熟悉的事物矇蔽雙眼,很多東西都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於是,在接受了邁克布朗的批評後,在去往下一站紐約的路上,李良就開始和布朗請教,該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主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