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的工作絕不僅僅是場邊指揮而已。
這點李良在成為國王的主教練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當初在他【板凳人生】的任務裡,幾個場邊指揮的任務完成的挺好。
等真的做了教練才發現,場邊指揮消耗的精力,不過是整個教練工作內容的冰山一角。
而且對李良來說,臨場指揮、排程,其實是他的強項,都不怎麼需要學,做的相當好。
在打完了湖人和勇士後,國王遭遇了季前賽的兩連敗。
第三場,國王在主場金色1號中心對陣海法馬卡比隊。
這一場國王終於展現出了NBA球隊的實力,第一節就一波43:22,把前兩場輸球的怨氣都發洩到了可憐的馬卡比隊頭上。
因為對手太弱,所以,李良有比較充裕的空間去調配陣容,試驗戰術。
第一節,李良自己控制球權,外線連續命中三分,讓薩克拉門託的球迷見識到什麼叫歷史級的三分王。
整個國王的節奏按照德安東尼的想法,慢推進,快出手,打得乾脆利落,效果確實不錯。
到了第二節,替補陣容登場,李良嘗試讓朗多帶替補打,想試驗一下,是否能讓朗多做一個第六人。
但效果並不是很好,哪怕對手是馬卡比。
當今NBA,第六人還是需要投射能力強的微波爐型球員。
像朗多這種除了投射不行,其他都不錯的球員,做第六人實在是一種浪費。
第三節,李良又嘗試了以擋拆、反跑、14高低落位為核心的UCLA戰術體系。
因為去年夏天李良在系統中跟著爵士隊認真學過UCLA戰術體系,對這個戰術有比較深的理解。
效果目前看來比較一般,主要是球員之前配合不默契。
高位的持球、傳球都不夠迅速,要猶豫,要想。
明明自己有機會打,因為想著傳,結果兩個機會都浪費了。
不過李良認為,國王的這套陣容配置,如果能用UCLA體系調理好,的確是長久之計。
像李良長時間持球的打法,比較適合季後賽拼刺刀,加油門。
UCLA的體系適合常規賽,低能耗超長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