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腳部傷勢在比賽程序中加劇了。
本以為可以三場淘汰對手進入下一輪的,沒想到拖到了最後一場。
他小心翼翼的將纏滿了繃帶的腳塞進球鞋裡,來回的走動一下,確定自己沒有特別的不適。
其實還是有的,但就算有,他也必須登場。
超音速其他球員沒有人站出來說點什麼,主教練卡爾在和助理教練商量著什麼,不知道為什麼他不和球員溝通,哪怕喊兩嗓子,灌口雞湯也行啊。
這種氛圍下,李良想說兩句都不曉得該說什麼好。
什麼都不用說,直接上場比賽吧。
鑰匙球館雖然破舊,但這裡的球迷氛圍是一頂一的。
所以日後當超音速搬離西雅圖去往俄城後,西雅圖的人民一直耿耿於懷,希望在本城擁有一個新的NBA球隊。
相比較超音速球員的緊張感,掘金隊員是徹底放鬆了下來。
他們現在的情況就是輸了不虧,贏了血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其實季後賽就是這樣,排名都是浮雲,能不能晉級看的是能否發揮實力擊敗對手。
高排名僅僅能帶來多一個主場的優勢而已。
早年NBA球隊不多的時候,分割槽第一還能首輪輪空,到後來取消輪空,每一輪都要打。
所以有些教練指出,拿到常規賽戰績第一的收益實在是太低了。
而對於球員來講,到了季後賽,常規賽的一切就都過去了。
聯盟第一也好,最佳戰績也罷,MVP都不頂用,你要能在5場或者7場系列賽中贏球才行。
可是,對於超音速的球員來說,第一的排名從榮譽變成了負擔。
怕輸,實在是太怕輸了。
歷史上從沒有第一在首輪被淘汰。
球員們都輕敵了,他們的目光放的太長遠,以至於忘記關注腳下的荊棘。
現在唯一沒有這種感覺的人,就只有李良了。
他頂替德國人施拉姆夫登場,這位諾維斯基的前輩是德國在NBA的開拓者。
雖然他沒有取得諾維斯基那樣高的成就,但稱得上一個成功的球隊。
李良和他位置、身高都相近,所以替代他比賽,算得上契合。
喬治卡爾在賽前佈置戰術,要求一開場就使用全場緊逼的戰術,爭取在短時間內將掘金擊潰。
喬治卡爾明顯有些著急了。
開場就全場緊逼,如果是第一次交鋒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倒是不錯。
可掘金和超音速打了四場,互相之前已經沒有太多秘密,全場緊逼的效果不一定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