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林他們來說,參與《獵鷹》製作是向許望秋學習的過程。就算沒有好處,他們也會全力以為的,更何況現在有電子錶拿。他們將胸口拍得啪啪作響:“望秋,我們都聽你的!”、“你指到哪兒,我們打到哪兒!”
夏剛盯著手腕上的電子錶,喜笑顏開地道:“望秋,香江那邊到底什麼樣啊?”
許望秋想了想道:“就跟《方托馬斯》這些外國電影中看到的場景差不多,比國內繁華,街上車多,人穿得也漂亮,不過連亂七八糟的東西也多。以後你們有機會去看看就知道了,沒什麼好說的。這次到香江,我接觸到了一些香江電影市場的資料。”
說到這裡,許望秋從包裡取出幾張紙,放在眾人面前:“這是最近五年,香江電影市場票房前十名的電影,拿去年來說,第一名《賣身契》是喜劇片,第二名《醉拳》是功夫片,第三名《油脂》是美國歌舞片,第四名是《野鵝敢死隊》是美國槍戰片,跟《鋤奸》和《獵鷹》類似;第五名《第三類接觸》,是美國科幻片……”
許望秋將這些電影型別作了個簡單介紹,凝視著眾人,道:“這是最近五年香江票房前十名的電影,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這五十部電影中,各種型別的電影都有,但香江本地電影型別卻非常單一,主要是功夫片、喜劇片,以及風月片。”
在場眾人都微微點頭,他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確實是這樣,這五十部電影中,各種型別的電影都有,但香江電影卻只有功夫片、喜劇片,還有風月片。”
張一謀問道:“為什麼會這樣?”
許望秋露出了笑容:“因為香江市場太小,無法支撐大製作;香江沒有條件去拓展電影型別。比如臺彎的抗日電影《筧橋英烈傳》和《八百壯士》票房都很好,但香江能拍嘛?古裝戰爭片更不用提了,根本沒那個條件。我在想如果我們拍香江無法拍的電影型別,比如古裝大片,比如大型戰爭片,那麼我們的電影是能夠在香江、以及新馬泰等海外華人社會取得成功的。相同的文化背景,加上精良的製作,足以保證我們的電影成功。”
許望秋一直覺得奇怪,臺彎市場明明比香江大,為什麼沒有建立起電影工業,反而淪為香江電影的傾銷地呢?這次去香江,他終於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
60年代是臺彎電影的黃金時期,臺彎市場的繁榮甚至吸引香江電影人到臺彎發展,李翰祥創辦國聯影片公司,胡金銓加盟聯邦影片公司。1967年胡金銓拍攝的《龍門客棧》轟動港臺,掀起了觀影狂潮。眼看一股武俠片風潮就要興起,但就在這時,臺彎卻對武俠片進行限制。到了1973年,蔣經國更是親自出面,抨擊電影中的色情暴力會引發不良影響。同年10月,電影界開展淨化道德運動,包括武俠片在內的商業片受到全面壓制。
不過即使如此,香江電影也沒有真正攻佔臺彎市場,臺彎本土電影依然佔據著統治地位。只是由於臺彎電影娛樂性不夠,正慢慢失去統治地位,而香江電影正逐漸變得強勢。按照這種趨勢,兩三年後香江電影就會徹底攻佔臺彎市場。
從某種程度而言,香江電影正是統治了臺彎市場,才有足夠資金製作更精良的電影,才有了香江電影在八十年的輝煌。到了1993年,臺彎片商與香江電影公司爆發衝突,臺彎開始大力引進好萊塢電影。香江電影哪是完成產業升級的好萊塢電影的對手,很快被趕出臺彎市場。沒有了臺彎這個穩定的收入來源,香江電影就迅速衰落了。
在搞明白這點後,許望秋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香江電影依託臺彎市場就能在八十年代統治東南亞,而內地市場比臺彎大得多,甚至可以支撐《星球大戰》級別的電影,那內地電影是不是能取香江電影而代之呢?
1978年內地電影總票房9人民幣,換算成港幣就是30多億,是香江的幾十倍。內地市場表現好的電影有幾千萬人民幣的票房,而《星球大戰》成本是110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是1870萬,內地市場完全可以支撐《星球大戰》級別的電影。
如果內地市場能夠拍攝《星球大戰》投資級別的電影,那小打小鬧的香江電影肯定不會是對手。如此一來,統治亞洲市場的不會是香江電影,而是內地電影!
不過這一切的關鍵是分賬制,如果不能和電影院分賬,一切只能是空想。中國電影問題很多,牽扯到的利益也很多,短時間內在全國推行分賬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希望就是成立電影出口公司,以出口的名義,讓國家為出口公司開一條縫。
跟張一謀他們聊了幾分鐘,許望秋來到導演系辦公室,向張克彙報工作。辦公室裡的老師看到許望秋這一身,都笑他去資本主義世界走了一趟,就沾染上資本主義習氣了。
張克也笑著調侃道:“你這一身要是被糾察隊的看到了,非用剪刀把你的褲子剪了不可。”
許望秋笑嘻嘻地道:“他們要是過來,我就說外語,他們聽到外語以為我是國際友人,就不敢難為我了。”
“看你這個樣子,還真像魔都租界裡的那些假洋鬼子!”張克哈哈笑了聲,隨即嚴肅地道,“你這次都香江去,沒捅出什麼簍子把?”
許望秋不滿地道:“克老,你這話說得我好像經常捅簍子的。這次去香江,可是給我們學校爭取到了好處的,早知道你會這樣說,我就不去爭取了。”
張克一怔:“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