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104章 正式上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4章 正式上映 (1 / 2)

1979年年9月24日,《鋤奸》作為國慶獻禮片在全國上映。現在電影上映沒有太多的宣傳途徑,唯一的宣傳就是電影海報。在《鋤奸》上映一週前,全國各地的電影院,尤其是2650家專業電影院全都掛上了《鋤奸》的大幅海報。

《鋤奸》的海報跟所有海報一樣,都是手繪海報,正中間是趙單的大幅頭像,方姝和周裡金分居兩側,旁邊寫著趙單主演。趙單是中國的超級巨星,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鋤奸》這個名字加上主演趙單,對觀眾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

9月24號一大早,全國各地電影院的售票視窗前排起了長龍。觀眾都想第一時間走進電影院,看看趙單的新作。北平的25家專業電影院更是人滿為患。在《鋤奸》上映之前,北平電影界,以及首都各大高校已經傳遍,北電拍出了一部比《追捕》更好看,比《橋》更精彩的故事片,很多人都想一睹為快。

排隊的人群中兩個朋友正在聊天,其中一個對朋友道:“沒想到《鋤奸》今天剛上映,就有這麼多人買票。都排了十多分鐘了,怎麼還這麼多人,不會買不到票吧?”

“有一千多個座位呢,我們前面也就兩三百人,不會買不到票的。今天第一天上映就有這麼多人,真是沒有想到啊!”

“可能大家都聽說了吧,我同學暑假的時候看過這片子,說這片子比《追捕》和《橋》還要好看。他還說裡面打仗的部分特別激烈,可以看到看到子彈把人腦袋打爆。”

由於排隊時間比較長,等著買票的觀眾都東拉西扯的閒聊,有聊文學的,有有電影的,也有聊其他政治的。有觀眾發現在前面不遠排著一個老外,捅了捅朋友的胳膊,嘻嘻哈哈地道:“你看有個老外在排隊呢?你說《鋤奸》是中國電影,一個老外能看懂嘛?”

沒想到朋友還沒回答,那個老外卻轉過身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道:“哥們兒,我能聽懂中文,我喜歡中國電影,最喜歡謝晉的電影。”

說話的男子沒想到老外會中文,頓時驚呆了。

周圍的人爆發出了幸災樂禍的笑聲,以為人家老外聽不懂,沒想到人家中文說得還不錯。

老外叫馬可穆勒,是義大利人,馬克思主義者。他一直想來社會主義中國看看,而且上世紀60年代西方很流行中國的佛教、禪宗思想。在1974年,他到遼寧大學研究群眾文藝,從那時候開始看了朝鮮、阿爾巴尼亞等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但並不太喜歡。

1977年春天,馬可穆勒從遼寧大學轉到南京大學。他在南京的一個籃球場上看了一場露天電影,謝晉導演拍於1962年的《紅色娘子軍》。馬可穆勒覺得太棒了,他認為謝晉把中國電影傳統與蘇聯電影、西方電影結合了一起來。

今年馬可穆勒回到義大利辦了一場關於中國電影的展覽,由於影片數量有限,質量不高,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不過這反而激發了馬可穆勒的鬥志,他決定蒐羅高質量的中國電影,在義大利辦一箇中國電影節。

馬可穆勒這次到北平,跟電影界人士交流的時候,不少人對他說,你要辦中國電影節,應該把《鋤奸》帶上,這是中國當前電影的最高水平。也有人說《鋤奸》是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思想內涵的庸俗作品。但不管怎麼樣,馬可穆勒的好奇心被吊了起來,想要看看這部電影。現在正趕上電影上映,他決定看看《鋤奸》到底怎麼樣。

排了二十多分鐘的隊,馬可穆勒和朋友順利的走進了電影院。又過了二十來多分鐘,放映廳的燈光熄滅,電影正式播放。

馬可穆勒只看了十多分就已經意識到這是一部非比尋常的電影,有大量的好萊塢電影拍攝技巧,也有很多新浪潮的東西,但同時又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整部電影都是運動鏡頭,但鏡頭的運動卻極其平穩,也不知道是怎麼拍出來的。

馬可穆勒在中國呆了好幾年,看了不少中國電影,他一直相信謝晉是中國水平最高的導演,現在他發現《鋤奸》導演講故事的能力不比謝晉弱,而在視聽語言上更強。

馬可穆勒正看得起勁,幕布突然變白了,緊接著放映廳燈光亮起,銀幕上出現一行字“跑片未到,敬請諒解”。馬可穆勒差點沒鬱悶死,一連吐幾個“FUCK”。

其他觀眾的反應也差不多,鋤奸小隊已經在偵察地形,馬上就要和敵人幹起來了,現在竟然斷片了。現場觀眾都極其不爽,各種罵聲,叫喊聲,口哨聲響成一片。

現在電影複製價格昂貴,為了節約成本,往往是三四家距離比較近的電影院共用一套複製。電影複製用的都是小片盤,一個片盤只能放10分鐘左右,而電影一般都是90分鐘或者100分鐘,這樣大家就可以輪著放。第一家影院剛剛放完第一個片盤,會馬上騎腳踏車馬不停蹄地將第一個片盤送往下一家電影院,讓他們播放。

簡單來說,如果同一部影片在甲電影院晚上9點上映,經過第一個片盤10分鐘的播放,再加上跑片運送複製的時間,路程最近也得20分鐘以上。所以,同一部影片,在乙電影院的放映時間一般會排到9點30分左右,同理,丙、丁電影院的放映時間會再往後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