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211章 應對記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1章 應對記者 (2 / 2)

許望秋冷冷地道:“要按你邏輯,東瀛偷襲珍珠港一定是假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東瀛人怎麼敢偷襲珍珠港。你當然可以懷疑我,認為我在撒謊,但我同樣可以懷疑你作為記者的操守,也許你有一個越南裔老婆。”

現場記者聽到這話都哈哈大笑,覺得許望秋有意思極了。最近幾天他們採訪過不少中國電影人,有大陸的,也有港臺的,不過大部分人給他們的印象都是謙虛謹慎,彬彬有禮,而許望秋跟他們完全不一樣,非常直接,你對我不客氣,那我也不會給你好臉。他們喜歡直率的人,喜歡說話直率的許望秋。

張一謀和周裡金悄悄衝許望秋豎起了大拇指,望秋,還是你牛逼!

胡建一邊笑,一邊點頭,遇到這種問題一般導演肯定是顧左右言它,不知道該怎麼說,這樣一來反而顯得我們理虧似的。就應該像望秋這樣,該強硬的時候就應該強硬,不然別人會以為你好欺負。

這時又一個記者站了起來:“弗朗西斯科波拉認為,最好的戰爭片的一定是反戰的,我認為他的觀點很有道理,你是怎麼看的呢?”

許望秋直接道:“我不太認同這種觀點,我也不認為反戰是絕對正確的。最典型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了很多人,戰後在英國和法國出現了和平主義思潮。他們宣稱一切戰爭都是錯誤的,呼籲拒絕支援或效力於任何付諸武力的政府所從事的戰爭,甚至宣稱放棄侵略是不夠的,還必須放棄防衛。

在這種觀念的推動下,當東瀛人發動918事變,侵佔中國領土的時候,國際社會漠視了。當德國人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公然擴軍備戰的時候,國際社會漠視了。當義大利對衣索比亞不宣而戰的時候,國際社會同樣漠視了。在國際上社會的縱容下,德國、東瀛、義大利越來越瘋狂,侵略了越來越多的國家,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如果國際社會在德日意剛剛侵略別國的時候就制止的話,那麼是不是情況就不一樣了呢?

越南人佔領了柬埔寨的土地,至今沒有撤軍,而且侵佔了我國邊境地區的一些山頭,這是赤裸裸的侵略。我們是受害者,現在你卻讓我們反戰,那就是讓我們放棄反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你就是侵略者的幫兇。戰爭不是好東西,如果能夠避免,如果能夠不發生,無疑是非常好的。但戰爭並不是絕對錯誤的,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盟軍解放巴黎是錯的嗎?盟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是錯的嗎?”

提問的記者啞口無言,其他記者則紛紛鼓起掌來。二戰是怎麼發生的,在場記者基本上都知道,綏靖主義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許望秋的話一點錯都沒有。

這時又一個記者站了起來:“許導演,你好,我是《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在海灘那邊搭著兩個巨大的鐵架子,我聽別人說,那是你們搭建的,我能問問那是幹什麼用的嗎?”

聽到這個問題,現場記者都來興趣了。有人在海邊搭了兩個巨大的鐵架子,高二十多米高,間隔距離有五六百米遠;在鐵架子上還搭著繩索。大家對此都十分好奇,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有人專門向中國代表團打聽過,但得到的回答是暫時保密。

許望秋聽到記者的問題頓時笑了:“那東西叫索道攝影系統,是一種電影拍攝裝置。電影《獵鷹》中,有一箇中國軍隊向越軍陣地衝鋒長鏡頭,那個鏡頭就是用這種裝置拍攝的。至於那個裝置怎麼用,一兩句也說不清楚。明天下午我們會作一個簡單展示,如果你們有興趣,到時候可以來看看。”

在場記者恍然大悟,原來是電影拍攝裝置啊,隨後他們又將手舉了起來,希望新聞官能讓自己提問。現在歐洲作者電影是主流,三大電影節更是如此。作為電影的主控者,導演在三大電影節受到的禮遇往往比演員更高。記者們提問大部分都拋向了許望秋這個導演,張一謀他們獲得的提問少得可憐。不過他們倒也樂得輕鬆,坐在一旁看許望秋如何應付記者。

六十分鐘的新聞釋出會很快結束,許望秋和張一謀他們說笑著從電影宮出來。許望秋抬眼看到電影宮前的空地上聚集著上百人,不少人手裡拿著筆記本,看樣子是等待簽名的影迷。他突然想起今年戛納有兩部阿佳妮主演的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今天放映的是《四重奏》,這些應該是等著阿佳妮簽名的影迷。

就在時候,那群等待的影迷中有人看到了許望秋他們,大喊一聲“他們出來了”。隨即那群影迷就像見到羊羔的狼,嗷嗷叫喚著,向許望秋他們衝過來。眨眼之間,許望秋他們就被這些影迷團體穩住,影迷們激動地叫著“耶!耶”。許望秋有些詫異,幹嘛叫我們爺爺啊?不過他馬上反應過啊,這些人不是叫“爺爺”,而是在喊“燕!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