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129章 重要會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9章 重要會議 (2 / 2)

王嵐西看了看眾人,微笑著道:“檔案大家都看過了,現在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最先開口的不是電影系統的人,而是財政部的。說話者神情十分凝重:“我們國家現在外匯缺口非常大,可能你們不知道這個問題有多嚴重。我們現在的外匯儲備不是少,而且負值,我們的外匯儲備是負的1296億美元。這個問題非常嚴重!沒有外匯,我們就不能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裝置,沒有外匯,我們就不能很好的進行經濟建設。我不懂電影,不懂電影輸出,如果電影出口公司每年能給國家賺兩三千萬美元的外匯,那絕對是可以搞的!”

許望秋知道國家缺外匯,但萬萬沒想到竟然缺到了這種程度,竟然是負的十多億。他在心裡盤算道,既然國家缺外匯缺到這種程度,那成立電影出口公司沒有任何疑問了我倒是應該藉此機會,為出口公司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成立對外出口公司是許望秋的主意,是王嵐西向中央寫的報告,胡清明肯定要唱反調:“一個導演的電影受歡迎,但下一部無人問津是很正常的事。劉三姐在海外表現也很好,但我們還有像劉三姐這樣成功的電影嗎?鋤奸成功了,可誰能保證我們能拍出同樣成功的電影來?如果拍一堆電影出來,在海外卻賣不動,該怎麼辦?我覺得搞電影出口公司純粹是瞎胡鬧!”

王嵐西淡淡地道:“電影有特殊性,誰也不能保證一部電影是否能成功。電影廠每年會生產很多電影,肯定有表現不佳的但保證絕大部分電影能夠賺錢卻是可以做到的。電影出口公司也是如此,肯定有失敗的電影,肯定有表現不佳的電影。但二十部電影裡面有五六部獲得成功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只要有五六部電影獲得成功,那賺上千萬美元不成問題。”

在場眾人都紛紛點頭,胡清明則被駁得啞口無言,只能恨恨的不說話。

宣傳部的人對成立電影出口公司很是看好:“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努力輸出電影,在東南亞產生過很好的反響。成立電影出口公司既能夠宣傳了我們的文化,又賺取了外匯,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我舉雙手支援!”

在場眾人紛紛發表意見,幾乎是一邊倒的支援。現在國家外匯的缺口非常大,成立電影出口公司能夠賺取大量外匯,根本沒有反對的理由。而且做電影出口公司風險也不大,就算電影海外表現不佳,有內地市場兜底,也不至於虧得太慘。

會議進行了不到一個小時,成立電影出口公司的事基本就定了。接下來,眾人開始討論電影出口公司到底該怎麼搞,如何才能搞好的問題。

胡建在中影公司的駐外辦事處待過,也在香江待過,對中國電影的海外輸出比較瞭解:“我來說幾句吧,運動結束後,我們中影在恢復駐外機構,不過很多國家和地區對我們抱有很大的敵意,很多地方都不讓我們去。比如非洲,只有阿爾及利亞同意我們過去,其他地方都不讓我們過去,怕我們輸出革命。我們的電影要想開啟海外市場非常困難,要想開啟西方市場更是難上加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跟香江著名導演胡金銓有過交流,應廖公的要求,我邀請他回內地拍電影。我跟他交流過這個問題,他說電影去國際電影節拿獎是相對容易的,但想開啟西方市場會非常困難。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是美國和加拿大,那邊是不看你作品的水平的。不管你的作品有多好,人家更不就不看。這跟作品的好壞無關。不單是中國電影,日本電影也打不開,甚至連法國、義大利電影也不受美國人歡迎。”

許望秋微微點頭,事情確實如此。北美市場是最容易進的市場,只有要發行商買,就可以放映但同時北美市場又是最難進的市場,因為北美觀眾不愛看外語片,不愛看外國電影。由於觀眾不愛看,發行公司就不願意買。沒有公司買,外國電影就很難進北美市場。

法國人非常驕傲,根本看不上英語,但呂克貝松為了讓自己公司的電影順利打進國際市場,不但請好萊塢明星出演,而且電影也全都說英語。正是靠著國際化路線,歐羅巴影視迅速成為了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不過在許望秋穿越前,歐羅巴影業由於經營不善,已經陷入困境。

胡清明聞言大喜:“那你是反對成立電影出口公司了?”

胡建搖了搖頭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不能對西方市場報太多的幻想。我們對外輸出的重點應該是華人觀眾。到現在為止,北美擁有上百萬的華僑。除此之外,在巴黎、倫敦、墨爾本等城市都有唐人街,都有電影院。這些華人觀眾喜歡看華語片,香江電影在西方主要就是在唐人街放映。我們的電影要想往西方輸出,想讓西方觀眾來看,是相當不現實的,但吸引華人觀眾卻是完全可能的。再加上香江、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國家和地區龐大的華人群體,我們的電影每年掙一兩千萬美元是有可能的!”

許望秋到香江宣傳鋤奸的時候就感覺胡建這個人挺厲害,現在聽完這番話,更感覺這個人見識不凡,對海外電影市場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