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徹於1924年出生在臨安,張徹的父親是之江一系的知名軍閥,因此張徹年輕的時候就依照父親的願望從政。後來因參加文化運動會而受到重視,並就任魔都文運會的秘書,從此接觸電影界,並跨入電影界。1948年,他與蔣經國結下友誼,成為“總政治部”專員,軍銜為上校。到達臺彎之後,他拍攝了臺彎第一部電影《阿里山風雲》,揭開了戰後臺彎電影的帷幕。
1957年張徹離開臺彎,到香江發展以何觀、沈思等筆名寫影評,並在影評中提出了“陽剛武俠”的觀點。1967年,張徹最重要的武俠代表作《獨臂刀》問世,從此張徹的“陽剛武俠”概念由紙面真正變為為畫面,併產生深遠影響。他也逐漸成為邵氏電影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與李漢祥、胡金全和楚源並稱為邵氏四大導演。
改革開放後,內地跟很多香江電影人秘密接觸過,向他們發出過邀請,希望他們到內地拍電影。有些人答應了,比如李漢祥;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行,比如胡金銓。但內地並沒有向張徹發出邀請,因為知道他跟蔣經國是朋友,認為他不可能回內地拍片。
現在聽到江大衛的提議跟張徹合作,許望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不是開玩笑吧?”
江大衛一臉嚴肅地道:“我說的是真的。”
許望秋忍不住道:“你師父會答應嗎?”
江大衛點頭道:“我師父在臺彎幾個月被禁止離境,真的被搞傷心了。他不會到臺彎去拍電影了,現在邵氏又準備退出電影行業,只能跟你們合作了。”
許望秋覺得張徹他們這種老一輩的人物,是很看重臉面的,張徹在臺彎傷了面子,只要出口公司給足面子,那他一定會跟出口公司合作的,當即道:“我看這樣。我一會兒給廖總說一聲,到時候我們登門拜訪,邀請張徹導演跟我們合作。”
江大衛聽到許望秋這麼說頓時笑了:“望秋,那麻煩你了。”
“跟我還客氣上了。”許望秋擺擺手,“趕緊滾蛋,不要耽擱我吃飯。”
江大衛感覺許望秋是餓著了,衝他笑了笑,便起身離開了。
許望秋見江大衛離開,又狼吞虎嚥吃起來。他將把滿滿一盤食物吃光,準備再去弄一點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望秋!你在這裡啊,讓我好找!”
許望秋抬頭一看,是夏夢,旁邊還跟著一個三十多歲,戴眼鏡的女子,長得其貌不揚。他好像在哪裡見過這女子,但一時又想不起來,衝夏夢笑了笑:“夏夢姐,你什麼時候來的?剛才沒看到你,我還在想是不是《冷》沒過審,你生我氣了呢。”
“我有那麼小氣嘛?”夏夢故意板起臉,但很快又笑了,“嚴皓新片《似水流年》很多戲份要在內地拍,我跟他到嶺南去勘景了。知道你們要在香江舉辦電影展,我肯定要回來看看。只是飛機晚點,現在才回來。”
許望秋點了點頭,看向夏夢旁邊的女子:“這位是?”
夏夢笑著道:“我來給介紹一下。這位是許安華,是《投奔怒海》的導演。這位就不用我介紹了,是許望秋導演。”
做導演的都比較自戀,許望秋也是如此。在他眼中香江導演大部分水準都不怎麼樣,有水平的極少。香江導演中真正有水平的,除了王家衛,可能就要數許安華了。
聽到眼前的之人是許安華,許望秋趕忙招呼道:“原來是許安華導演,我過你的《投奔怒海》,這部電影拍得很好。香江導演拍電影,格局往往很小,就算一個很大的題材,往往都會將格局拍得很小。《投奔怒海》卻是一部真正有大格局的電影,真是非常了不起。”他見夏夢和許安華都站著,趕緊招呼道:“你們別站著啊,坐下聊。”
夏夢笑道:“我去見見代表團其他人,有空過來找你,還是你們兩個導演交流交流吧。”說完她跟許安華交待了兩句,便離開了。
許安華在許望秋對面坐下:“你都的電影我都看過,而且看過很多遍。我第一次看《鋤奸》,我簡直都想放棄電影了,覺得自己可能拍一輩子,都拍不出這樣的電影來。”
許望秋微笑道:“沒必要和別人比,拍自己想拍的就行。”
許安華點點頭,凝視著許望秋的眼睛:“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