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339章 752工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9章 752工程 (2 / 2)

中國電影在90年代崩盤的原因很多,其中VCD和DVD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與中國電影企業被VCD和DVD衝得七零八落不同,好萊塢七大電影公司非但沒有受到衝擊,反而透過DVD獲得了鉅額的利潤。在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只佔電影總收入的20%,而DVD收入則高達40%。

如果中國的電影廠能夠像好萊塢電影公司那樣,從VCD和DVD中獲得足夠的利潤,那電影廠就能平安度過九十年代的危機。當然這非常困難,因為中國不像美國那樣,擁有嚴格的版權保護措施。

中國電影盜版非常猖獗,任何一部電影在上映期間,出現盜版都不是稀奇事。熱門電影在上映三天之內,沒有高畫質版流出,那都算保護得好的。

比如張一謀的《英雄》上映之時,文化部特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嚴厲預防和打擊《英雄》盜版,文化部和全國掃黃辦還成立了打擊《英雄》盜版專項小組,進行打擊盜版的專項部署。但電影僅僅上映三天,市面上就出現了盜版,而且公然打上了“中國電影盜版製片公司協助拍攝”的字幕,完全就是在向國家機關公然挑釁。由此可見,盜版者猖狂到了什麼程度。

許望秋不是神仙,不可能解決盜版問題,想要讓國內的電影廠像好萊塢企業那樣,從出租出售DVD獲得高額利潤是不可能的。許望秋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了很久,最終從上一世的DVD專利大戰中獲得了靈感,讓他想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如果在制定VCD和DVD標準的時候,能夠拉上電影廠,那麼在向VCD和DVD企業收取專利費的時候,電影廠就能夠獲得分紅。上一世國內一臺DVD要向國外廠商交18美元的專利費,差不多就是150塊的樣子。如果國內的電影廠能夠從每臺VCD收取10塊錢的專利費,一年2000萬臺VCD,那就是2億,每家可以分2000多萬,足夠他們度過難關的。

不過這件事難度極大,這個難度不在於發明第一臺VCD和DVD,更不在於生產VCD和DVD,而在於如何在國外廠商的聯合絞殺中活下來。

在上一世說到中國電子行業歷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提到萬燕集團,提到VCD機研製者姜萬勐。在網路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姜萬勐在研製出VCD後犯下了致命錯誤:他竟然認為在當時的情況,申不申請專利沒有太大的意義,以致萬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臺VCD機,幾乎都被國內外家電公司買去做了樣機,成為解剖的物件。

在後來的紛紛傳,因為索尼、松下、飛利浦等國外製造業巨大紛紛加強對vcd機的研究,推出新的專利技術,重新整理vcd的技術標準,以致包括萬燕集團在內的國內家電企業生產vcd需要向這些國外巨頭繳納鉅額的專利費用。

其實這種說法根本不對,VCD是姜萬勐發明的沒錯,但他用的全部是別人的技術,機芯是索尼的,解碼板是CCUBE的。姜萬勐做的只是將這些東西組合起來,這種發明屬於組合發明,是不具創造性的,唯一能夠申請的就是實用新型專利,但這種專利是很容易規避的,甚至有可能被取消。

比如韓國人裴永植於2000年3月向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申請名稱為“MP3播放機”的發明專利,2005年2月獲得授權。在2010年的時候,裴永植將索尼告上法院,要求索尼停止製造、銷售侵害涉案發明專利權的產品。索尼則認為裴永植的專利屬於組合性發明,幾乎沒有創造性。最終索尼透過向專利複審委員會起訴,將裴永植的專利逐一取消。到2018年時候,裴永植用於起訴索尼的專利,全部宣告無效。

在VCD發明之前,索尼和飛利浦就已經搞出了LD,而且有很多以CDROM為媒介的家電可以透過插解碼卡的方式來播放VCD,比如32位光碟遊戲機。就算姜萬勐申請了VCD專利,索尼等企業透過訴訟,也有可能將姜萬勐的專利撤銷。

如果許望秋只是將VCD搞出來,而不是掌握全部專利,那麼許望秋他們搞出的VCD會跟跟上一世的DVD一樣,將在國外企業的聯合絞殺下死亡。

上一世國內的DVD企業風光一時,到2000年左右,中國成為全球DVD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據統計2001年我國DVD產品出口總量達到了1050萬臺,2002年中國DVD產量已佔世界產量的90%。但產銷量巨大背後存在的嚴重問題是,DVD的核心專利和技術標準全部為國外企業掌握,DVD的核心元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在國內只是簡單的組裝,中國企業基本沒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這為中國DVD企業覆滅埋下了最大的隱患。

1998年底,飛利浦、索尼、先鋒三個公司組成了3C專利聯盟(後來韓國LG也加入),1999年東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時代華納六個公司組成了6C專利聯盟(後來IBM也加入該聯盟,但仍然被稱為6C),他們要求中國DVD企業支付專利費。隨後湯姆遜公司要求中國企業支付專利費。接下來杜比公司因為中國企業使用了杜比公司的環繞聲和降噪技術,DTS公司也因為中國企業使用了他們的數碼音訊技術要求支付專利費。

中國出口DVD一臺售價32美元,交給外國人的專利費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國企業只能賺取1美元的利潤。同樣的,中國一張光碟的出口價為10美分,但專利費就高達4.5美分,基本上無利可圖。

在外國企業專利大棒的絞殺下,風光一時的中國DVD廠商不是倒閉,就是被迫轉型,風光一時的中國DVD產業煙消雲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