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在電影廠的人都是眼前一亮,都覺得這個主意妙極了,有了專項基金中影公司就沒辦法拿農民看電影的問題說事了。王嵐西也暗暗叫絕,覺得這個主意極好,有了這筆基金農村電影電影放映資金就得到了得到保證。
丁建明在香江和國外呆過,知道在很多國家都在搞電影發展基金,用來扶持本國電影,沒想到張小平他們會用這個來解決農民看電影的問題。昨天聽到王洋他們丟擲階梯式分賬,他就感覺背後有高人指點,現在聽到電影發展基金,更加確定了這一點。
不過丁建明也是見多識廣之人,怎麼可能輕易認輸:“我們國家有12萬個放映單位,其中城市4萬多,農村8萬多;不但數量嚴重不足,而且條件也十分差。城市的4萬多放映單位,大部分是兼放電影的影劇院、劇場、俱樂部和工會放映隊,專業電影院只有2650家。這些電影院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甚至已經成為危房。很多城市人口增加了,但電影院卻減少了。魔都解放初期有50家電影院,現在只有39家了。北平人口從200萬增長道了450萬,但電影院卻從29家減少到了25家。此外,現在全國還有700多個縣城沒有電影院。”
把困難擺出來後,丁建明開始講自己的理由了:“電影院改造要錢,修建新電影院要錢,我們中影和地方電影公司聽上去收入很多,但花錢的地方更多。不是我們不想給電影廠分錢,是真的沒有辦法,我們需要錢建更多的電影院,解決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電影分賬不是不能搞,但現在不能搞,現在應該集中資金進行電影院改造和建設。等我們的電影院多了,電影院改造好了,電影票房收入也就上來了,到時候再分賬完全可以。解決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是現在的頭等大事。在這件事上,我們只能請電影廠的同志發揚風格了。”
許望秋微微嘆了口氣,其實丁建明的話是有道理的。中國專業電影院太少,大部分觀眾看電影都不掏錢。電影系統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須修建更多的專業電影院。中影的觀點很簡單,就是先不分賬,集中錢修建電影院,等電影院多了,電影票房高了,再跟電影廠分賬。如果電影產業能夠一直持續發展,那電影廠苦幾年是可以的;但問題在於,電視對電影的衝擊很快就要開始了,中國電影的觀影人次很快就會快速下跌。
幾個電影廠廠長見丁建明把調子唱得特別高,直接扯到解決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上了,要是自己反對,那等於反對群眾看電影,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對丁建明的話,張小平也無法反駁。不過張小平知道許望秋鬼主意多,便點了許望秋的名:“望秋,你來說說。”又對在場眾人道:“這是我們廠的許望秋,他對國外電影發行和放映頗有研究,我們聽聽他的看法。”
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許望秋的身上,很多人見許望秋不過十七八歲,不明白張小平為什麼要這麼做?中影公司的人暗自好笑,覺得張小平是實在找不到話來反駁丁建明,把這個小年輕推出來,就是想找個臺階下。
王洋他們對許望秋卻極有信心,紛紛道:“望秋,有什麼想法都說出來。”、“對啊,不要怕說錯話,有什麼就說什麼。”、“我們都是你的後盾。”
許望秋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被推出來了:“給我兩分鐘,我整理下思路。”
王嵐西原本以為許望秋是對電影改革感興趣,是過來看熱鬧的,現在才知道他是張小平找來的援軍,哈哈笑道:“望秋,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你雖然不是專家,但你不是專家勝似專家,我也想聽聽你的看法,你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吧!”
現在響起了一片吸氣聲,眾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沒有聽錯吧?王部長竟然說這個小年輕不是專家勝似專家,還想聽聽他的想法,這個小年輕有那麼厲害嗎?
旁邊的文聯副書記陳荒煤見王嵐西對許望秋評價頗高,就問許望秋是誰。王嵐西簡單說了幾個字,陳荒煤頓時就笑了:“原來是舌戰群儒的禾火同志啊!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聽到這話,全場皆驚,沒想到文聯副書記也認識這個小年輕,這到底是什麼來頭啊!
王嵐西見眾人滿臉疑惑,笑著介紹道:“說許望秋這個名字,你們可能不知道,但他的筆名禾火,相信你們應該聽說過,《媽媽再愛我一次》的編劇,還有那篇《論現代電影語言的中國化》也是他的手筆,最近他拍了一部電影《鋤奸》,在北平放映了幾場,評論界都認為這是一部劃時代的電影。”
現場眾人都是電影系統的,都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也都讀過《論現代電影語言的中國化》,都知道禾火這個名字,只是他們做夢都沒想到大名鼎鼎的禾火竟然會是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在聽完王嵐西的話後,眾人哪敢有絲毫的輕慢,好奇地目光都集中在許望秋身上,想聽聽他會說什麼。
丁建明打量著許望秋,心想這個禾火應該就是給張小平他們出主意的人,只是他這麼年輕,對國外又如此瞭解,難道是從國外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