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六十八章 大年三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八章 大年三十 (2 / 2)

許望秋家也是如此,等到其他人家用完,他們才動手推湯圓。許望秋三兄妹扛著條凳,提著泡好的酒米,端著石磨來到院子裡。

許望川將條凳擺好,將石磨架在凳子中央,準備動手推湯圓。許望秋拿著勺子剛要舀酒米,許望北就眼巴巴地叫道:“二哥!讓我來!我來加酒米!”

許望秋笑著把勺子遞給許望北,叮囑道:“慢慢加米,加米過多過快,磨出的粉子顆粒大,還要再磨一次,不然不好吃。”

許望北覺得許望秋小看自己了,抗議道:“二哥,我知道!我以前加過的!”

許望秋伸手摸摸許望北的腦袋,輕笑道:“好好好,我們望北小美女最聰明瞭!”

許望北拿勺子舀起一勺雪白的酒米,倒進磨心,歡快地叫道:“大哥,可以推了!”

許望川衝許望北笑了笑,握住磨柄,緩緩推動磨盤。在霍霍轉動的磨盤聲中,雪白的米漿便順著磨沿邊般汩汩流出。許望北坐在幫手的位置上,用勺子將酒米一點點灌進磨心;許望川一圈一圈地推,而許望秋在旁邊跟他們說話。就這樣,石磨在勻速地轉動中發出霍霍的響聲,雪白細膩的米漿不斷流淌出來,流滿磨槽,流進桶裡。

推湯圓看似簡單,但由於酒米有粘性,推起來很費勁的,需要使巧勁而不是蠻勁;而且要將十來斤酒米磨成粉漿,無疑是一項漫長的工程。許望川推了一陣,許望秋就讓他休息,換自己上陣。許望川手確實有些酸了,便把位置讓給許望秋。兄弟兩輪番上陣,推了將近三個小時,終於將一桶酒米全推成了米漿。

兄妹三人提桶的提桶,扛凳子的扛凳子,端石磨的端石磨,說笑著往家裡走去。許望秋覺得和哥哥妹妹一起推湯圓粉子,全家一起包湯圓,是特別享受的一件事。

回到家裡,許望川將磨好的米漿用布口袋裝好,吊起來掛在半空,下面放個盆子接水。等濾掉水分後,他把湯圓粉倒在簸箕上慢慢晾乾。

到了大年三十,湯圓粉子徹底曬好了,雪白細膩得像姑娘雪白的肌膚。正因為如此,蓉城人便用粉子指代漂亮姑娘,說“在街上打望粉子”就是到街上看漂亮姑娘。

過年對中國人來說是闔家團圓的象徵,一代代流傳,已經融進了整個民族的血脈來。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曾試圖取消農曆新年,提出以12月31日為除夕,1月1日為新年,1月15日為元宵節,要求“廢歷新年不許放假,亦不得假借其他名義放假。結果遭到強烈反對,被指責為摒棄中國傳統文化。1934年初,當局不得不承認:“對於舊曆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干涉。”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決定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並規定放假三天,讓人民愉快過年。

1967年,國內開始“破四舊”,很多習俗被取消,要求過革命化的春節,動員人們不回家,就地“抓革命,促生產”,很多工廠不得不繼續上班。不過隨著運動結束,新年傳統又回到大眾的生活中。今年1月17號,《人民日報》上發表有針對性的群眾來信:《為什麼春節不放假》《讓農民過個“安定年”》,表明政府恢復春節休假制度的態度。

謝春紅一大早就在廚房裡忙起來,鍋碗瓢盆乒乒乓乓地響。本來今天廠裡還是要上班的,但謝春紅直接請假了,上班哪有給孩子們做年夜飯重要。許望秋三兄妹都沒閒著,給老媽打下手,許望川殺雞殺魚,許望秋切肉切菜,而擦桌子、理菜則是許望北的任務。到了下午,許著文提早下班了,謝春紅退居二線,掌勺這種既要體力又技術的活就落到他身上了。

下午五點左右,在謝春紅指揮下,許望秋他們放好碗筷,放上冷菜,然後將熱菜一個個端上來。一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年夜飯就正式開始了。一家人吃著豐盛的年夜飯,說說各種趣事,歡聲笑語不斷,就連寒冬也因此變得的溫暖起來。

一個多小時後,年夜飯告一個段落。等桌子收拾乾淨後,該發壓歲錢了,這是小孩子們一年中最盼望的時刻。許著文給許望秋和許望北每人發了十張嶄新的一毛紙幣;許望川許望北發了張嶄新的一元,但沒有給許望秋髮,理由是許望秋現在賺的錢比他還多;許望秋則掏了張嶄新的十塊給許望北,讓她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自己買。

許望秋看了看時間,已經快七點半了,便穿上外套和家人出了門。許著文搭著謝春紅,許望川搭著許望北,許望秋自己騎了一輛車,一家人浩浩蕩蕩地向著秀影廠而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