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電影人傳奇> 第六十六章 煙火大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六章 煙火大王 (2 / 2)

簡單寒暄後,許望秋他們道出了此行目的:“於老師,我們北電和魔影廠準備聯合拍攝電影《鋤奸》,裡面有大量爆炸戲,其中有手榴彈炸人的鏡頭,最近的一個鏡頭手榴彈在演員的腳邊爆炸,會把人炸飛。魔影廠沒有這種技術,他們說你們八一廠有射流爆炸技術,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上門求助來了。”

於澤聽到手榴彈在腳邊爆炸,知道這個難度比較高,其他電影廠確實做不了,就道:“我們確實有這種技術,演員甚至可以直接站在炸點上,他們會感覺疼,但不會受傷。”

許望秋當即問道:“能讓我們看看這種射流爆破器?”

“當然可以,我帶你們到煙火庫看看。”於澤是軍人,身上帶著軍人的爽利勁,帶著許望秋他們就往煙火庫走,邊走邊給許望秋他們科普八一廠的煙火特技,以及射流爆破技術。

中國電影煙火專業起步較晚,解放前中國只有東北的“滿影”設有煙火專業,1949年起,煙火專業部門相繼在長影、八一、北影等製片廠成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迅。中國電影人在煙火藥品的研製、裝置更新、炸點縱深設計、煙火立體實效的質感方面完全可說是世界水平,《南征北戰》、《上甘嶺》、《渡江偵察記》都可說是煙火代表作。

隨著科技進步,八一廠在煙火技術上也不斷突破,開發出了電子遙控引爆裝置,不但減少電線的佈設時間,也能更準確控制爆炸方位、時間和地點;還研製出射流爆破器,實現了電影煙火的非易燃易爆化,它可以替代炸藥和火藥來模擬爆炸效果,從而保證演員的安全。

聽完於澤的介紹許望秋不禁暗暗點頭,八一廠不愧是國內煙火特效方面的扛把子,在煙火方面的積累非常深,技術也足夠強大,至少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可惜由於電影成本的問題,再加上電影市場的崩盤,新千年後八一廠沉默了,煙火技術也再沒有取得突破,以至於國產電影拍戰爭戲竟然還要跑到國外去請煙火團隊。

走了十來分鐘,於澤將許望秋他們帶到了廠區內最為偏僻的一處角落。在這裡有個水泥修建的小院子,八一廠的煙火庫。國內的電影廠都設有專門的煙火庫,專門用來存放各種爆破器材,以及火藥的,普通人根本不讓靠近。

於澤開啟煙火庫的捲簾門,帶著許望秋他們走進去,並開啟其中一間庫房的門。庫房裡放著各種煙火道具,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篩子,還有各種造型稀奇古怪的工具。

謝非看到地上存放著一堆四五十厘米寬,類似漏斗,但底部不漏的鐵道具,壓低聲音問許望秋:“你知道這個是做什麼的嗎?”

許望秋解釋道:“這個叫鐵斗子,國外叫射流器。有兩種作用,一種是,為了避免爆炸帶起炸點周邊的石塊傷到演員,煙火師會將爆炸物裝在專門製作的鐵斗子中,在鐵斗子裡爆炸,威力是向上衝的,不會四下散開把炸點周圍的泥土炸飛;另外個作用主要是拍城市裡的爆炸戲,城市街道你沒辦法挖坑,要製造爆炸效果怎麼辦?就把炸藥放在鐵斗子裡,然後在鐵斗子裡裝上土,引爆之後土被炸起來,爆炸的效果自然就出來了。”

謝非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

於澤不禁看了許望秋一眼,心想這小青年看起來很年輕,沒想懂得還挺多的。不過於澤也沒有多想,將一個怪模怪樣的東西搬了出來。這東西就是一個小型的氧氣瓶,不過跟普通氧氣瓶不同,在上面接著一個鐵斗子。

許望秋看到於澤搬出來的裝置,不禁微微點頭,確實是氣爆裝置沒錯。上一世他拍過戰爭戲,在片場見過類似的氣爆裝置。他拍的那部戲用了七個大容量的氣爆裝置,拍出來的畫面極具衝擊力。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許望秋以為這種技術是從國外學回來的,沒想到八一廠在70年代就研究出來了。

於澤將氣爆裝置搬到許望秋他們面前,介紹道:“這就是射流爆破器,是我們廠開發的氣爆裝置。射流爆破器主要由射流起爆器、減壓器、以及氣瓶組成。主要是利用壓縮氣體在瞬間爆發出一股高壓氣體,將土和灰從鐵斗子中推出去,形成爆炸效果。74年重拍《南征北戰》是我們第一次使用這種裝置,當時沒有經驗,最開始做效果的時候我們用的是分量比較輕的輕灰土……”

許望秋忍不住道:“應該用溼土的。”

於澤驚訝地看著許望秋,問道:“你說說為什麼要用溼土?”

許望秋解釋道:“灰土分量輕,炸出來在空中是一團灰,輕飄飄的,不是拋射狀的,不像炸彈爆炸;溼土比較重,能夠避免這個問題,效果接近真實爆炸。”

“就是像你說的這樣,用灰土炸出來的效果輕飄飄的,不像炸彈爆炸,於是我們就用了溼土。”於澤盯著許望秋,不解地道,“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