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昱乾打敗五位高手,上了高塔第六層,見到了“酒僧”向東來。
向東來抱著酒罈子,躺在凳子上,好似睡著,楊昱乾本打算取巧,不用打,直接上第七層。可是想到秦至庸昨天的話,和強者交手的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
交手的經驗,就是自己成長的歷程。
一口氣打贏了五位半步宗師級的武術高手,就算楊昱乾年輕力壯,耐力驚人,可是依舊消耗了很多的體力。
比武,不是請客吃飯。那是要用體力來拼。
楊昱乾沒有打算叫醒向東來。
打攪前輩睡覺,不禮貌的行為。
為了尊重對手,也是為了恢復體力,楊昱乾站直了身體,雙手背在身後,調節呼吸,閉目養神。
年輕人,氣血強盛,恢復力強。不到一刻鐘的時間,體力就恢復了八成。疲勞的筋骨,也得到了舒緩。
“好小子。”
向東來拋下酒罈子,腰部用力,站了起來:“陳正英的徒弟,真是不錯啊。竟然可以一口氣打贏下面五位。有些本事。現在,我有興趣和你比武了。對了,剛才你為什麼不直接上去?”
楊昱乾睜開眼睛,笑著說道:“投機取巧的事情,我還做不來。我要是趁著前輩熟睡,直接上了第七層,不但是對前輩的不尊重,更會令人看輕了我楊昱乾。更何況,吾輩習武之人,能有強勁的對手,是幸事。能和前輩交手,晚輩三生有幸,豈能避而不戰?”
打贏了前五位高手,楊昱乾身上的氣勢正濃,給了向東來一些壓迫感。
向東來冷笑一聲:“嘴上說得倒是漂亮。就不知道,你到底學到了陳正英的幾成本事。”
楊昱乾問道:“前輩認識家師?”
向東來點頭道:“認識。十年前,我和你師父交過手。可惜,我們都沒有盡全力,算是打了平手。不過這一次,我可不會手下留情。”
楊昱乾手一伸,說道:“前輩,請賜招。”
………………
秦至庸讀書,讀出了韻味。他拿起書本,很快就能看得入迷。
無論是學什麼,只要入迷,就好辦了。
沉寂在書本的學問當中,甘之如飴,不但不會覺得累,心神反而還會得到滋養。
此種樂趣,是一般人體會不到的。
一般的人,學習別說是入迷,就算能入門,都已經很勉強。
秦至庸只是一個普通人。他讀書,不是狀元之才,練武,天賦不如楊昱乾。按理說,秦至庸的資質比較平庸,無論學什麼,都不會有什麼大成就。至於成為宗師,甚至大宗師,那是想都不要想。
可是,秦至庸讀書,卻偏偏讀出了韻味;練習拳術,成為武術宗師。這要歸功於他的性格沒什麼明顯的缺陷,心性非常柔順,又得了儒家的修心精髓,勉強可做到正心誠意。
修心。
無論是在儒家,還是佛門,或者道家,都是非常重要。
儒家有心正意誠。
佛門則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