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五月末。
王彥輝老師也進組了。
老王是雲*南話劇團團長,演技紮實,是曹寶平御用的配角。
《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包括之後的《烈日灼心》都有他。
對了,很多人以為《烈日灼心》最後那段表演是真的刑訊錄影,其實不是,是王彥輝演出來的!
囂張,認命,不屑,沒有大的肢體表演,手部細節完全憑自己理解。
徐爭很喜歡他,兩人結識於《心花怒放》,裡面那個黑幫大佬就是他演的。
‘你站上去,給我唱一首《敢問路在何方》’
‘別開槍,兄弟你聽我說,千萬別走到犯罪的道路上…’
難怪徐爭會說真要比演技,他不是王彥輝的對手!
那頂模模糊糊的“反派”帽子被扣在了瑞士藥廠的醫藥代表頭上。準確地說,是把醫藥代表設定成了主角的對立面。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中國向來有人命關天的說法,任何事情在生死麵前都可等閒視之。
如果要在智慧財產權與人命之間抉擇,可以放棄智慧財產權。只有打這個點,整個故事才有一種力量,不僅僅是為了具體層面的戲劇衝突。
電影創作者在敘事時,必須要稍微偏向某一立場,不可能完全中立,完全中立就沒有情感代入了!
尤其是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當然,老王飾演的張長林,最後階段就翻身成了好人了!
可以理解成被程勇的精神感動了…
張長林前期為了利益,甚至威脅過程勇要告發他,但後期隨著境遇的改變,他在審訊室最終沒有供出程勇,而是留下了一個略帶諷刺意味的狂笑。
有點黑色幽默的意思。
張長林前期賣假藥,賣了十年,沒人抓到他,後來轉行賣了仿製藥,半年時間,就被逮了…
“燈光怎麼回事,色調不對,趕緊調一下。”
“水杯誰的,趕緊拿走!別讓我說第二遍!”
“別說話了,影響收音知道麼?”
黃良嚷嚷了一陣,機燈就位,場記打板:“Action!”
攝影機對準王彥輝。
劇情是這樣的,在瑞士製藥廠的逼迫下,張長林只能跑路,跑路前,他來找程勇,想要點跑路費。
王彥輝先是有些得意,一臉的吃定徐爭,斜靠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咱倆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我要是被抓了,你也得跟著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