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它的市值已經蒸發到了90億——剛上市的時候,還有120億呢!
當一個企業的信譽出現問題,連累的就是整個公司出品的電影…
甭管你電影咋樣,老子就是不去看!
光鮮、樂創文娛也虧了。
寄以厚望的八大格局至今未能形成!
其實,好萊塢六大,最鼎盛時候,指代的並不是他們的內容創造能力,而是發行能力!
好萊塢“六大”在內容創作、生產上的競爭力,或多或少也是因為它們在北美和全球發行上的勢力格局基本上已是鐵板一塊,在併購的鐵蹄下,即便有新勢力冒頭也能被他們輕鬆收入麾下。
但在中國市場,我們並沒有六大!
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以後,隨著民營電影公司在發行市場的崛起,中影發行、華夏、上影的發行公司這些國有勢力逐漸失去對發行市場的主導控制力,再到了最近五年的時間裡,網際網路背景的宣發公司的迅速入局,更使得國內電影發行市場群雄並起。
一方面是電影行業繁榮之後,資本急於入局而紛紛“取巧”佈局發行環節,另一方面也是發行業務的門檻變低,使得新貴們敢於挑戰甚至敢於破壞,從老牌的片廠型電影企業“輕鬆”讓出交椅的市場變化裡亦能夠洞悉這一行業“秘密”。
沒有對市場的控制力,片廠型電影企業唯有靠品牌型的系列電影去保持穩健的可預期的市場表現。
但是這些新加入的攪局者基本上都是繫結大導演、大明星,以此兜售給投資者!
沒有一部影片是基於上一部影片的微小改進,這麼說吧,所謂的續集電影通常只能夠在營銷方面沾光前作,但真正能夠延續成功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內地似乎還沒有任何一家片廠形式的電影公司!
既具備電影製作,又有強大的發行能力——旺達,母公司被打壓,不算在其中!
白小飛工作室是典型的作坊式影視公司,雖然網路了一堆人才,但真正的興衰還得指望白小飛個人…
這樣的模式,本質上跟榮興達沒有區別。
……
大年初七,小白醒的很晚。
快中午十二點,才從床上爬起來,這幾天快把他累散架了!
各種拜訪親戚,笑的臉都疼,好在熬過去了!
洗漱完畢,下了樓,接過小姐姐遞來的牛奶,一飲而盡:“今天沒事了吧?”
“…對,今天沒有事了,你可以好好睡覺!”
“謝天謝地…”
才坐下,手機響了,是大衛!
“白,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