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那個帶他參觀的主管說了,每一家好萊塢儲製片廠都有差不多的備能力!
來源主要包括開發人員的原創專案、與多個獨立製片人約定首看權的合作專案、來自經紀公司的打包專案和購買出版物改編版權的專案等。
創意團隊需要提交大約7頁的故事梗概到決策層,只有經過決策層全票透過的專案才有可能被繼續開發,直至最後一稿劇本被確認,某些專案的確定過程可能需要兩年之久。
在每個專案的開發過程中,公司的‘綠燈’委員會,也就是由策劃部門、製作部門、財務部門、全球發行部門、衍生品開發部門、法律部門等組成的電影專案風險評估把控體系,是其中最重要的機制。
每個電影專案在開發之初起,就從市場需求、藝術價值、製作難度、預算體量、發行回收、衍生品產出、法律風險等各環節做出預估和財政試算模型,形成資料結果多次提交‘綠燈’委員會。
每部影片必須要確保達到超過15%的利潤回報指標,才有可能透過‘綠燈’程式。
如果單部影片無法確保,就要有多部影片綜合測算。
“所以,現在的好萊塢是漫改電影的天下,因為利潤高!”
那位名為大衛的主管略帶諷刺的說了一句。
漫威、DC跟獅門可沒關係!
“…”
MMP,你們丫《電鋸驚魂》做了八部,美版《小時代》——《暮光之城》做了五部,《飢餓遊戲》做了四部,,有什麼資格埋怨人家漫改電影?
好想也開發一個系列片!
《功夫》蠻適合的…
包租婆、火雲邪神、十二路譚腿、洪家鐵線拳、五郎八卦棍都可以做成單人電影!
然後再來一部《功夫2》…
就好像漫威宇宙那樣!
不過,這玩意單憑小白的智慧很難搞定,還得多找幾個編劇…
尤其是腦洞大的編劇!
要不要聯絡藤遜,讓他們做一個‘功夫’寫文競賽呢?
……
“人生三大錯覺”,其中第一條就是:我這本書(或電影)要火!
正確率99.99%!簡直正確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