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天府貢院也挨著榮安坊,從國子監街出來,蘇平繼續往南走一段,再往西繞半圈,就到了貢院廣場。
廣場東西有轅門兩座,主牌坊正中匾額書有‘貢院’二字,左右石坊分別題有‘明經取士’、‘為國求賢’。
距離鄉試還有四日光景,此時貢院只在大門站了幾名兵丁把守。
亮出溫道元的牌子之後,守衛直接放蘇平進去,連搜身這個環節都沒有。
見如此輕鬆,蘇平索性也放慢了速度,慢慢的將整個貢院都逛了一遍。
平天府貢院始建於大梁王朝。
千年以來,經中州歷代王朝修葺、擴張,如今佔地足足八百畝,有考棚近四萬間。
從頭門進去,還有儀門和龍門兩重。
過了龍門,一條青石板直通貢院正中心。
中心處,便是足有七丈之高的塔樓明遠樓,立於其上,可觀貢院全貌。
以中道和明遠樓為界,近四萬考棚於東西兩側列列有致,等開試的時候,明遠樓上會有考官監察四方。
看著七層塔樓,蘇平不住搖頭。
儒道四境就能明眸夜視了,往這塔樓上多放幾個四境,怕是四萬考生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去。
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恨死了這個明遠樓。
蘇平登上明遠樓頂,從窗邊往外眺望。
這麼高的地方,在整個陽京都算少,以他現在的目力,甚至能看見國子監大門。
四萬考棚密密麻麻,一列列排開,擠滿了大半的外簾場地。
往北看去,則是為科舉公平而設的至公堂,象徵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而緊挨著至公堂背面,是一條人工挖掘出來的水池,橫亙在外簾監考區域,與內簾閱卷區域之間,其上以飛虹橋相連,稱之為界河。
又有三丈高的圍牆,將整個貢院包圍,其上荊棘密佈,又稱棘圍。
這只是第一道圍牆,棘圍之外,還有一道同樣高的圍牆,每兩道圍牆相距一丈寬,每遇拐角必設崗樓,以監察出入。
蘇平正默默注視著,一陣交談伴隨著腳步聲出現在樓梯之處。
“霜公子,我聽兄長說過,待到開考之時,這明遠樓頂會有大儒坐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四萬考生根本別想著作弊呢。”
一個婀娜的身影走上來,剛好與轉過頭來的蘇平四目相對。
二人同時認出了彼此。